第二百九十五章、有錢不賺是傻子
在琺國第一大河流盧瓦爾河和塞納河之間,有一座小城叫蒙達爾紀,離首都巴黎大概100公里左右,這里風光秀麗,小橋流水,倒是與華夏江南水鄉(xiāng)頗為相似。
李石曾先生初來琺國時,便是居住于此,后來更是辦了一座制作豆腐的工廠,把傳統(tǒng)東方美食豆腐,帶到了琺國。
為此,李石曾先生特意回了家鄉(xiāng)布里村,招了40多名滿懷壯志的同鄉(xiāng)前往琺國。
他們白天做工,晚上堅持學習法文,僅僅兩年,就已經(jīng)在琺國站住了腳跟,這應該算是華夏最早的勤工儉學留法。
如今,經(jīng)過好幾年的發(fā)展,留法學生數(shù)量比之前多了不少,等到了1919年以后,留法學生會迎來一個高潮,人數(shù)會達到千人之多。
湘靈剛剛在臥室里收拾,等出來時,李玉林已經(jīng)沒了人影,湯皖坐在沙發(fā)上,怔怔想著事情。
見著湘靈來了,便笑著伸手攬了過來,溫馨了片刻,湯皖問道:
“你可知曉,留學生的事情?”
“自費留學生么?”湘靈疑問道:“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公派名額。”
“如何自費?”
“一般大概400大洋,除去船票130大洋,剩下的要足夠3個月生活所需的費用,然后再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的同時,晚上讀書學習。”湘靈娓娓道來。
卻是讓湯皖心里一愣,單是400大洋的初始費用,就要攔倒一大批人,不是每個都如湘靈這般土豪的。
以前倒是沒有怎么關(guān)注過這個留學生群體,如今想來,他們在琺國的生活怕是過得極其艱難,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一下呢?
湘靈估摸著先生再想這個問題,便說道:
“據(jù)我了解,國內(nèi)蔡先生和李石曾先生,正在籌備留法預備學校,屆時會有公派名額。”
“哦?”湯皖笑了,道:“那就好,能讓國內(nèi)有志青年來外面多見見世面,是有很意義的。”
大概6點鐘的時候,房間門被敲響了,來者是李玉林,剛下班。
正好,酒店的晚餐也送來了,服務人員把豐盛的菜肴置于餐桌上,便退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