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摩根三世
“一個人發財的機會有兩種,一種是這個國家重建的時候,另一種是這個國家處于戰爭的時候,而戰爭更是發財的絕好機會。”
這是美國傳世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的父親的著名語錄,也是一名歷史學家,他曾經跟自己的女兒這樣說道。
戰爭是瘋狂的,血腥的,但是利用戰爭發財則是更瘋狂,更血腥,而利用戰爭來發財,霉國人對與此道尤為的熟悉,總是能賺了個盆滿缽滿。
一百年后,鼎鼎大名的化工巨頭杜邦集團的前身就是軍火商販,它的每一次飛速發展都跟戰爭息息相關。
從1804年杜邦家族造出第一批黑火藥開始,便就踏著士兵的殘骸,伴隨著帶血的利潤,公司業績開始一路狂飆,漸漸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全球軍火巨頭。
在歐戰中,杜邦家族大發戰爭財,極為惹人眼,在1914年7月歐戰爆發后,杜邦公司很快就接到了無數訂單,等到年底,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協約國共計向杜邦公司定購了超過兩百萬磅炸藥,超出公司平時產量的兩倍多。
在不增加設備和人員的情況下,短短6個月后,杜邦公司火藥生產總量已經達到平時生產量的13倍,到1917年4月霉國參戰后,杜邦公司的火藥產能已經達到1914年的54倍。
整個歐戰期間,協約國集團所射出的炮彈,40%使用了杜邦公司的炸藥和發射火藥,最重要的是,當時每磅無煙火藥的生產成本為31美分,而杜邦出售給協約國的售價為97.5美分,利潤竟然高達生產成本的2.2倍。
血色的利潤如此誘人,杜邦集團對戰爭當然不會拒絕,必要的時候,它會積極“發動”戰爭,攫取超額利潤。
20世紀60年代,準備宣布結束越戰的霉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而達拉斯可是軍火商的傳統地盤,不得不說,當時這個瘋狂的猜想,是有一定根據的。
而歐戰馬上結束,戰爭財戛然而止,但是相對于發戰爭財,青霉素可是“文明的血色利潤”,并且醫藥行業的利潤遠超人們的想象。
如果能把青霉素壟斷,它的暴利將會是遠超任何一個行業,將會來帶源源不斷的財富,要知道,財團們是非常擅長壟斷的。
如果說到霉國大財團的壟斷,就不得不提摩根財團,在霉國的金融業、鋼鐵業、鐵路業以及軍火工業等諸多領域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與羅斯福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當時任副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得到了摩根財團的鼎力支持,幾天后就宣布繼任霉國總統。
所以羅斯福家族第一個想到的合作對象便是摩根財團,不僅僅如此,摩根財團還暗中支持了許多民主黨員,因此霉國政治界有句話是:民主黨是摩根的。
1913年,76歲的老摩根在去埃及開羅的旅行途中突然去世,繼承摩根財團的是約翰摩根,而前來接洽青霉素項目的是朱尼厄斯——摩根三世。
此時階段的摩根財團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時期,借著歐戰,摩根財團大量放貸給協約國,約莫30億美元,可謂掌控了歐洲來往霉國的財富通道。
不出意外,湯皖在第二天上午的時候,見到的摩根三世,即使霉國此時正處盛夏時節,他依舊一身筆挺的黑色西裝,頭發梳的油光亮,雖顯的平易近人,但傲慢無處不在。
摩根三世大概是得了被迫害妄想癥,進來時,帶著兩個左右不離身的保鏢,個個長得五大三粗,腰間被塞得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