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才子傅小官
傅小官的一身,除了銅臭,便什么都沒有。
可他今天卻作了一首詞!
這首詞還得到了當朝大儒秦老的贊賞,那便說明這詞肯定是極好的。而不學無術的傅小官,他能作出這樣的詞嗎?
當然不能,那么,這一切都是傅小官的謀算。
他知道董書蘭要來臨江樓赴宴,他也知道董書蘭即將離開臨江,所以,他準備了一首詞——當然不是他寫的。
他以這樣的方法來取悅于董書蘭,那么,這便說明他對董書蘭仍未死心。
此子……竟然如此陰狡!
那便得揭穿他,讓他顏面掃地,讓董書蘭親眼看看他的丑惡臉嘴,此后,他便永無翻身之日。
好好的地主你不當,裝什么文人!
張文翰理清了此中道理,便定下了計劃,與坐在身邊的臨江另一才子柳景行一番耳語。
……
“是這樣,母親創立了余福記,她仙去之后余福記的生意便每況愈下,這是我不愿意看見的,所以就弄了一些酒。”
傅小官當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為他的酒宣傳一番,尤其是在知道了秦老的身份之后。
“當今市面的酒并沒有標準,也就是說人們只知道添香好,可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卻無法標定。所以我決定給酒厘定一個標準,以度數來分辨。”
“所謂度數,便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烈度,比如余福記以前賣的酒和這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酒,它只有十五度。可是香泉酒卻有三十二度,而天醇酒達到了四十二度,至于董姑娘在西山別院所飲的瓊漿,它是四十八度。”
“當然,度數越高的酒產量越低,所用原料也更精細。比如香泉酒,它的成本便達到了一兩四十文,而天醇度數提高了十度,成本卻增加了數倍。”
白玉蓮忽然看了傅小官一眼,這廝臉不紅心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