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高官厚祿
最近兩年,富康農機廠的管理團隊,已經成了李衛東的一塊心病。
富康農機廠的前身是一個縣農機廠,當時能有個中專生,就算是廠里的高級人才了。
所以農機廠的管理團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也沒有進行過專門的企業管理培訓。
如果富康農機廠還是一個小工廠,這樣的管理團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富康農機廠不斷發展壯大,原來那些管理者的能力,已經難以與農機廠的規模匹配。
李衛東原本的計劃是在農機廠內挖掘一下潛力,培養一批干部出來。
杜家海就是李衛東所看好的對象,李衛東將杜家海提升到副廠長的位置,著重進行培養。
杜家海雖然也只有中專學歷,但這個人并不笨,而且干活很踏實,從不偷奸耍滑,關鍵是對李衛東非常的服從。李衛東看到了這些優點,才決定培養杜家海的。
幾年下來,李衛東發現,杜家海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你給他安排工作,他絕對能認認真真的完成,不會出現紕漏。
然而在企業經營方面,杜家海卻沒有靈性,對于決策方面的事情,更是好不擅長。
如果是做副職的話,杜家海應該會很優秀,但讓杜家海做一個企業的一把手,就完全不行了。他沒有那種頭腦,也缺乏決策能力。
農機廠內部培養干部的計劃失敗了,李衛東只能從外面挖掘人才。
計劃經濟時代,國內的人才都集中在國企當中。到了九十年代末,雖然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二十年,但國內最優秀的人才,依據是在國企。
特別是企業管理者,是需要時間和資源去磨練的,很多大型國企的領導干部,那真的是從千軍萬馬中一點點磨練出來了,不知道淘汰了多少同樣很優秀的人,才能爬到那個位置。無論是能力、經驗、人脈,全都是一流的。
在那個政企不分家的年代,國企高管想要在仕途中走的更遠,自然是進入到國家的行政機構當中,比如前往直接管理企業的專業經濟部門任職。
這種專業經濟部門可不少,光是工業方面,就有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機械工業部、化學工業部、電子工業部。
除此之外像是地質礦產部、郵電部、紡織總會、輕工業總會等,也都是可以直接管理到企業的部門。
大家都想進步,結果就是優中選優。能夠從企業進入到這些部門任職的,必然是各個企業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在一眾能力出色的國企高管當中,選拔出最優秀的。
如今國家進行機構改革,十幾個部委要被裁撤掉,人員也會精簡,李衛東便打起了這些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