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2章 五百萬美金
夏院長越想越擔心。
韓主任倒不怕:“小楊不在乎這些,他最在乎能夠放開手腳大干,我們想想辦法,爭取幫助小楊破格把副高給升了。”韓主任跟夏院長商量。
夏院長道:“我也在琢磨這事。”
韓主任想了想又說:“老夏,我在想,小楊這種情況,要不要幫他建一個外科研究所,讓他可以跨科研究病人?我是這么想的,這種天才,普通的模式恐怕會束縛他,要打破條條框框,讓他自由發揮才能,不要局限骨科,讓他搞腫瘤,搞心臟,搞顱腦,什么難搞,就讓他搞。”
這話說到夏院長心坎里:“老韓,我正想找你商量呢,這種做法全國從來沒有過,世界上也罕見,正因為這樣,這種條件別的醫院給不了,但是我們給,果斷地給,這個研究所必須建,就在你們綜合骨科基礎上建,還有,科研資金,我們醫院要建立一個給他的專項資金,靠拿課題搞那點錢,毛毛雨,沒用,我們要建立一個可以接受社會捐助的科研基金,這事我來做。”
兩人低頭聊著,夏院長時不時還在自己筆記本上記錄,跟韓主任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全記著,辦成一件事,打個鉤,不開空頭支票。”
聊著聊著,手術開臺了。
有好幾家醫院,機器人手術數量位于全國前列,這些醫院的參賽選手一直憤憤不平,他們覺得機器人手術被排在最后,讓他們的特長無處發揮,要是把機器人手術排在前面,他們一定可以淘汰很多人,甚至可以淘汰楊平。
其中鄭華華也有這種想法,他覺得自己被淘汰,整個過程太粗糙,沒有比出水平,他現在也等楊平手術開臺。
第一個病人,男性,45歲,嚴重寰樞椎先天畸形合并顱底凹陷。
這個病人也是輾轉多家醫院,別人都不敢做手術。
楊平通過CT掃描圖像,尋找螺釘通道,發現右側完全無路可走,根本沒有地方置釘。
唯有左側有一條通道,緊挨椎動脈和脊髓,這條通道僅剩4毫米寬的釘道。
按照常理,這例手術的精度需求,完全超越了人的能力。
難怪人家不愿意接受,這種唯一的置釘通道,一旦失誤,非死即殘。
如果楊平用傳統方法來做,也可以做到,只是有機器人這樣先進的工具,會更加輕松,而且比賽期間開機費免費,不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為什么不用更好的工具。
機器人的位置擺好,宋子墨消毒鋪單,在巡回護士協助下,給機械臂套上保護膜,然后術區裝上天線——示蹤器,與機器人的示蹤器配對,楊平刷手上臺,手術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