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章 老朋友
“不必客氣,我看過你的手術視頻和解剖手繪圖,而且你的手繪圖我已經珍藏,簡直就是藝術品。楊博士的論文,我也拜讀,每一篇細讀之后,發現都是對醫術充滿智慧的革新。我堅信,楊博士未來會在世界醫學大放異彩。稍后的病例討論,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氣氛,我已經極力避免,但是還是沒辦法控制,一些虛名已經助長東大醫院滋生偏見與傲慢,還望楊博士不要介意。”
“學術爭論,越是激烈,越是能夠明辨問題,謝謝藤原教授力排眾議,邀請我主刀手術,我替病人和家屬謝謝您!”
“這是醫生的本分,我很喜歡楊博士經常使用的詞語---本分!我的所做所為只是堅守醫生的本分而已。”
高橋或者美雪,應該經常與藤原談到楊平,藤原非常熟悉楊平,連平時習慣用詞也清楚。
“這是你的手繪圖,我做了放大處理。楊博士,你設計的手術入路非常科學,腦干及上頸髓內入路在眾多神經核團的間隙,而進入顱內及椎管的外入路,也配合內入路,整個入路銜接十分精密。要設計如此復雜的入路,必要條件是至少積累幾百例的腦干和上頸髓正常解剖,加上幾百例的病理解剖,我百思不得其解,楊博士如何能夠完成如此多的積累。至于手術的安全與效果,在馮教授的病例已經得到體現,很多人認為那只是偶然,我絕不這么認為,世事的偶然,其實背后是沒有發現的必然。”
楊平的手繪圖被放大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藤原正男果然不愧為日本頂尖外科專家,大師級人物,對問題的研究深入不是常人所能及。
的確,楊平在系統空間,經歷了數百例正常實驗體解剖,又經歷幾百例病理實驗體解剖研究,才設計出這套堪稱完美的安全入路。
醫學必須建立在積累之上,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
“我只不過比別人更加投入而已。”楊平不想做過多的解釋。
藤原正男仿佛有所感悟地說:
“我明白了!凱庫勒為了弄清楚苯的分子結構,日思夜想,有一天在夢里見到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環形。醒來后,他受到夢境啟發,提出了苯環結構假說。這就是全身心投入后獲得的靈感。我想,楊博士應該也是全身心投入醫學,獲得的靈感自然比別人更多。”
天賦與投入,讓這位年輕人比別人更容易獲得突破。
“這個嶄新的入路,雖然非常科學巧妙,但是實施起來,危機重重,楊博士應該有把握?”
藤原正男已經研究很久,非常清楚手術的艱難。
“作為醫生,我幾乎不做無謂的冒險,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復。”楊平回答。
不打無把握之仗,這是楊平格言。
“說得太好了。我很想知道,這條路線在神經核團之間穿越時,如果不慎損傷神經核團,哪怕是輕微的損傷,尤其這里,有沒有補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