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章 破繭計劃
構成器官的細胞有很多種類,在打印之前,將所有種類的細胞培育出來。
比如,3D打印機打印腎臟,腎實質用一種細胞打印,腎小管又是一種細胞,腎臟血管用另外幾種細胞。
這樣,里面的細微結構全部打印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目標器官的全部功能。
還有一種思路,引導干細胞自發地分化成活的器官,就像受精卵自發地發育成母親子宮中的小人。
楊平選擇第二種思路,他的邏輯很清晰:自然培育一個蘋果與人造一個蘋果。
后者的技術更加復雜,而且很難做到與真實的蘋果一樣。
這個課題有點宏大,宏大的課題,往往讓人無從下手。
就像一個剛畢業的愣頭青,四十五度仰望遠處的天空,我如何才能實現一個小目標?
人體的奇妙豈止一個小目標?
楊平想從商城買幾塊肌肉來研究結構,要培育肌肉,首先對肌肉的結構要深入地了解。
可是找了半天,商城沒有肌肉,難道買塊肌肉是違法,屬于人體器官買賣?
既然不能賣,就動用實驗體的存貨,從實驗體上切一塊肌肉下來,慢慢研究。
楊平從存貨里調出一具實驗體,面對實驗體鞠躬,然后動刀,將實驗體的肱二頭肌取下一塊細小的肌肉,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它的結構。
雖然這些知識已經有現成的,解剖學專家寫出了無數的論文和書,但是楊平還是想自己親眼見見這些肌肉的結構。
將干細胞培育成肌肉細胞,已經有人成功實現。
杜克大學使用pax7蛋白做誘導,成功培養出肌細胞,但是這些細胞是散落的無規則的集落,于是,3D打印派上用場,他們用肌肉細胞做原材料,打印出肌肉,并成功移植人體內。
不過他們僅僅是打印出肌肉,還沒有培育出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