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都回來過年
并未有太大的問題。
無上皇很想念包子他們,和元卿凌叨叨了一會兒,問他們什么時候能回來,元卿凌告訴他,等過年接回來,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
無上皇還是抱怨了一陣子,虧得肅王府如今人多,他也就是偶爾想念重孫子們,很快就被拉過去熱鬧了。
元卿凌回宮的時候,在想著,幸好他們聚在一起養老,否則,這晚年該多孤獨啊。
時日飛逝,大家都漸漸習慣了孩子們不在身邊的日子,老五忙碌了起來,民心所向之后,便施行新策,去了一趟現代,除了學到一堆網絡用語之外,還學了一些管理國家的策略。
教育,醫療,是重中之重。
所以,國中無戰事,便要開民智,興教育,改醫療。
醫療方面,有元卿凌和元奶奶做主導。
推行教育,是真的很難。
朝廷現在還沒辦法推行義務教育,只能是提倡讀書改變命運,讓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學習去。
他頒發了條例,以孩子入學為最大功績,一個州府,如果入學率有百分之五十,那么吏部的考核則大大加分。
他成立教育部,專門負責監督各地教育情況,制定教學模式。
興建學校,是最艱難的一項。
朝廷沒有這么多銀子在全國興建學校,通過民間募捐,朝廷和地方衙門聯合出資,第一個目標,是每一個縣都必須有兩所朝廷開設的學校。
這是未來十年的計劃,但前期比較艱難,朝廷任何的治策,頒布下去容易實施困難,尤其在教育上更加艱難。
北唐是農耕國家,雖說近些年開發經濟,貿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百姓多半是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種出糧食,就不會餓肚子,所以,讀書是有錢人家的玩意,窮人還是耕種吧。
這主要也是因為之前讀書成本太高,各州府各縣都有學堂,但學費高,師資參差不齊,有錢人家會請先生,畢竟給得起束脩,世族大家里頭,也會由公中舉辦學堂,學費一樣很貴,且進去還都講身份,商人子女有錢也進不去。
所以,朝廷說要讓孩子們去讀書,說學費比較低廉,但誰都沒當回事,學費再便宜,能便宜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