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東靈鐵劍
以他現在的武道境界,武道知識積累,他對其中涉及到的武道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他可以按照前饒路推衍出相似的武學。
此刻,他很肯定的判斷出這部分是正確的。
“岱宗如何”,左手屈指研算,右手待機一劍斃擔
既然研算的部分沒有錯,那么錯的就是一劍斃敵?
可是這一式如果不能一劍斃敵,有什么用?邊對戰,邊研算,為了好玩么?
這里面太矛盾了,令人想不通,想不明白。
“或許是一劍斃敵的方式錯了?”此刻,徐子凡心中又在暗自揣摩。
想了一個多時辰,徐子凡想不明白。
慢慢的,徐子凡的心境平靜了下來,并且打消了自己心中由于久久沒有想明白的浮躁之感,他開始思索了。
從原著中描述,再加上此時他看到的圖刻原本,還有各種蛛絲馬跡,他在一步步的推測。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間猶如有一道閃電在徐子凡腦海中劃過,此刻,他好像把握到了什么,但是又很朦朧,徐子凡明白現在自己只差一層窗戶紙就能得見真相。
他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剛才剎那,他想到了原著中的一段描寫,大概意思是泰山派開派祖師東靈道長傳下了掌門鐵劍。
而這掌門鐵劍在近三百年來代代相傳,已成為泰山派掌門饒信物,得鐵劍者即為掌門,并影見此鐵劍,如見東靈”的法。
“掌門鐵劍?”
“劍?”
此時,徐子凡突然想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五岳劍派,雖然同屬劍派,但是因為各自武學不同,所以劍的制式也不同。
例如嵩山派,其劍法中正嚴明,偏向于大開大合,所以用的是極其豪放的闊劍。
而恒山派,其武學偏向于陰柔,用的卻是輕而柔軟的長劍。
……
五岳劍派,因為各派武學特點,所以劍的制式也互不相同,那是因為習練者手中長劍要匹配各自不同風格的劍法,所以才有了這種現象。
而泰山派的劍是什么樣式呢?有什么特點。
特點就是,泰山派所用為短劍。
徐子凡此刻在逆推,由兵器推武學,為何是短劍?
泰山派的劍法,徐子凡也知道,他也練習過,但是他卻理解不了為何要用短劍。
其余四派,他通過各派的劍法,都能想通其制式長劍為何是那樣的樣式,唯獨泰山派,徐子凡想不通。
平日,根本沒人想這些,誰吃飽了撐的去考慮自己手中門派長劍為何是這種樣式,只知道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用的順手就校
但是,徐子凡此刻就想了,而且想不通。
他明白,想不通,明其中必定有蹊蹺。
泰山派劍法一向以厚重沉穩,古意蒼然而著稱,但是無論從劍法練習或者劍法意境,都與短劍不搭噶。
試問泰山派創派祖師當時是怎么想的?
武學中有要訣,云:“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但是偏偏泰山派門人自己把自己的劍鑄造的很短。
很顯然這種行為就像白癡,但是泰山派祖師真是白癡么?那定然不是的。
所以問題也就出在了這里,細細思考,泰山派的傳承中有各種讓人想不通的事。
此刻,徐子凡明白兵器上定然是一個突破點,他應該離真相非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