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這個港商不一般
陳嘉德頓時皺起了眉頭,他開口說道:“趙廠長,照這么說,你是為了貪圖便宜,使用了劣質的原材料?”
“也不是劣質原材料,這些臺板膠都是市第二化工廠生產的,第二化工廠也是國營大廠,他們的產品,質量還是有保障的?!壁w成明趕緊說道。
陳嘉德卻不滿意的搖了搖頭,他拿起一塊印花瑕疵的毛毯,接著說:“趙廠長,很顯然,這個第二化工廠生產的臺板膠,無法保證質量。”
“我哪能想到,第二化工廠這種國營大廠,所生產的臺板膠,會出現這種問題?。 ?br/>
趙成明先甩鍋給第二化工廠,隨后接著說道:“還好我們才剛剛開始生產,就發現了問題,損失并不大,我們只要換回原來的臺板膠,也就沒事了?!?br/>
趙成明還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陳嘉德則開口說:“趙廠長,你把質量控制這件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吧?這次印花出現瑕疵,是我們運氣好,及早的發現,所以能及時的整改,避免了損失,可以后呢?如果再出現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及時發現,那又該怎么辦?總不能每次都靠運氣吧!”
張振北已經看出來,陳嘉德不肯大事化小,顯然是另有所圖的,于是他開口問道:”陳先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么?”
“任何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僅僅靠著方向性的戰略選擇是不夠的,必須得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所以產品的質量控制,是企業生產當中的核心項目。所以我建議,豐收毛紡廠要建立現代化的質量管理體系!這才能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陳嘉德開口說道。
陳嘉德說著,開始介紹起發達國家里企業使用的一些質量管理體系和工具。
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企業根本就談不上“管理”這二字,那時候生產資料都掌握在國家手中,生產任務也是國家下達,企業只需按計劃生產,不用參與競爭,當然也就談不上什么企業管理。
改革開放以后,企業開始逐漸的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這時候中國的企業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管理。
八九十年代的國企,企業管理還處于傳統階段,也就是管理職能同體力勞動分離,管理者依靠經驗,對企業進行管理。
大多數員工都是被動工作,也就是你給他安排任務,他才會去干活。這時候管理都是采用獎懲的方法,對員工進行控制,說白了就是胡蘿卜加大棒。
這種人治的管理模式,還是有很大缺陷的,因此很多企業開始依靠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人治變成了法治,來規范和管理員工的行為。
在八七年的時候,國內能夠做到考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已經算是管理先進的企業了。
無論是胡蘿卜加大棒,還是規章制度,這些管理模式,實際上都是在管人,以約束員工的行為為管理目標,通過讓員工做該做的事情,來維護企業的正產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