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專利工具人(求全訂支持)
李衛東并沒有急著去找二手發明家,反正他人也跑不了。
離開電爐廠后,李衛東開著車去了南門外,看了看自己新家的施工現場。
為了自己的新家,李衛東專門跑了一趟津門大學,找到了那位會日語的徐老師,送上了煙酒糖茶等禮品,讓徐老師幫忙介紹了一位建筑設計方面的教授。
之后李衛東直接給了教授一千塊錢的設計費,讓教授幫忙設計了一套兩進的宅子。
教授也是從沒見過這種土豪,一千塊錢就為了設計個四合院,美滋滋的收下了錢,然后連夜給李衛東出了個設計圖。
對于建筑設計方面的教授而言,這種只有一層的建筑,也不是那種占地面積很大的場館,壓根就不用去想建筑結構的問題。至于什么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之類的,也沒有必要去考慮。
李衛東拿了設計圖,便返回去青河,去建筑公司請了施工隊,推倒了那原來四套房屋,開始給自己建宅子。
八十年中后期,各單位都開始興建家屬樓,國內的建筑行業進入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但由于當時的建筑公司還都是國營的,而農民工又不普及,導致建筑工人數量不足,很多單位想要建樓都得排隊。
然而自從物價開始飛漲以來,建筑公司的業務量少了很多,很多工地甚至都已經停工了。主要是因為原材料漲價,導致成本超出了預算。
建筑行業對于成本的計算,還是很精確的,建筑設計學里有專門的科目叫做工程估算,也就是說一棟建筑,在設計之初就要估算出這棟建筑的成本。
這種原材料突然漲價,在建筑行業中也是非常坑爹的事情。本來已經確定的價格,眼看著每天爬樓般的向上漲,任誰也沒法踏實的把工程做下去。
還好李衛東是個狗大戶,他手里有的是錢,就算是多花個萬把塊錢買原材料也不在乎,只要能把房子結結實實的建好就成。
這房子是李衛東蓋給自己住的,而且還要住上二十多年,所以李衛東也舍得花錢,干脆就用了鋼混結構,光地基挖了兩米多深。
只有一層的建筑而言,鋼混結構加上兩米多深的地基,的確是有些浪費了。
當時的農村自建房,用的還是土坯,能有個磚混結構,就算是豪宅了。而很多單位家屬院的樓房,也都是樓板房,為的就是圖一個造價低。
土坯房的質量就不用多說了,即便是磚混結構的,也有著不抗震、整體性差的特點;而樓板房在后世,更是被當成危房般的存在。
李衛東的這個鋼混結構的宅子,用料十足,那是絕對的結實,扛個九級地震絕對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