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前傳:信守承諾真君子4
……
親情是無法割舍的愛,這不僅僅是袁齊棟對小妹妹袁齊媯的愛。
親情如涓涓細流,綿綿不絕,它不似愛情般熾烈,不比友情般自由,卻以其獨有的方式,深深植根于袁齊棟的心中。
袁齊棟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知道親情的意義和重要性。
……
親情是人們與這個世界最初也是最堅固的聯系,它之所以無法割舍,是因為它伴隨著每一個的成長,見證了每一人的每一次跌倒與站起,袁齊棟也不列外。
這份情感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每一人前行的道路,即使前方是未知的黑暗,也會讓人不會感到孤單和恐懼。
親情更是一種責任,一種無論何時何地都無法推卸的責任。它要求人們在享受關愛的同時,也要懂得回饋。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兄弟姐妹的陪伴之情,責任感使每一個人變得更加堅強和獨立,教會人們如何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去愛和被愛。
親情是一種深刻的情感,它植根于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流淌在人們的生命里。它既是人們成長的搖籃,也是人們人生旅途中永遠的伴侶。無論遭遇何種風雨,無論身處何方,這份無法割舍的愛都將永遠伴隨我們每一個人,給予每一個人力量和勇氣,讓人們在人生的征途上,永遠不會孤單。
……
親情以血脈相連為紐帶,成為了袁齊棟始終無法割舍的愛,它無聲無息地影響著袁齊棟的一言一行,左右著袁齊棟的所有決定,即使袁齊棟當初心中的夢不是修仙,而是飽讀圣賢書,懷曠世奇才,像張良、蕭何一樣輔佐一代明主重建大一統(tǒng)的大漢文明,然后光耀門楣,振興袁家。
即使袁齊棟從小就立志為華夏統(tǒng)一而讀書。
袁齊棟好學習,愛讀書,愛讀圣賢書,只相信“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求飽讀圣賢書學得滿腹才華賣于一代明主,從來沒有做過想做神仙的夢。
袁齊棟自從六歲走進家族的學堂,就從沒有走出過袁家別苑,只知道埋頭讀書,對于外面的世界沒有半分雜念,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袁齊棟八歲那年聽說父親袁湛同父異母的小弟弟,那個比他自己大兩歲的小叔叔袁滑上龍虎山修仙時,他還大罵袁滑乃是敗家子,罵袁滑是袁家的不孝子孫。
可是,因為有了一次機緣,有了一次遇仙記,袁齊棟相信了老神仙的話“修仙改變命運”,相信袁家會因為袁齊棟的修仙有非凡的榮華富貴,小妹妹袁齊媯將會成為一國之母。
于是,在父親的鼓勵下鼓足勇氣踏上了修仙新征程。
那一天,本該舉行訂婚大禮,天剛蒙蒙亮,袁齊棟卻愉快的走出了家,背著行囊毅然決然的離開了豪華溫暖的家,拋棄了已有的富貴的生活,拋棄了苦苦等待的癡情女子陳嬌嬌,奔赴龍虎山開始了他的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