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秤分金
這種工作匯報并沒有多少新意,能混成公司領導的都不是傻子,豈是那么容易被蒙騙的。哪個部門干得好,哪個部門干的不好,大家心里面都門兒清。
整個運輸公司,職工最多的部門是客運處,除了司機和售票員之外,汽車站里面的勤務人員便有好幾百人。
而賺錢最多的,當然是貨運處,畢竟在那個年代,貨運是暴利行業。
輪到貨運處長趙國棟匯報總結時,大家都豎起了耳朵。
貨運處上季度運輸的利潤并不亮眼,雖然同比略有增加,但是環比卻減少了。
這主要是因為上個季度恰逢汛期,貨運處的車輛被調配去參加抗洪搶險任務,耽誤了正常的運輸業務,導致貨運利潤的降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抗洪搶險是政治任務,運輸公司必須得參加,所以每年汛期來臨的時候,貨運處的利潤總是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至于減少多少,就看雨大還是雨小了。
趙國棟一項項的匯報數據,終于談到了以運代銷的事情:
“上季度,我部門對以運代銷的新型運輸方式進行了探索,額外獲得利潤九萬元。”
“九萬?”聽到這個數字,會議室中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震。
九萬塊錢,對于整個運輸公司而言,算不上什么大錢,運輸公司旗下很多三產,賺的都不這個多。貨運處靠著運輸一個月更是能賺上二百萬。
然而貨運處賺的錢,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要上繳國家的,企業能夠自己支配的錢并沒有那么多。
而“額外利潤”這四個字,恰恰就意味著這筆錢是企業可以自己支配的,并不在國家下定的任務范圍之內。
幾個有心人已經拿出紙筆,開始計算起來。
“九萬塊的額外利潤,按照績效獎金分配方案的話,八成上繳公司,貨運處還能剩下一萬八千塊作為績效獎金,整個貨運處司機、調度加上后勤,也就是三百人,平均每個人能分到六十塊錢??!這還只是一個季度,一年四個季度,豈不是有二百四十塊錢!”
算明白這筆賬后,不少人都露出了異樣的表情。
清河這種小城市,收入要比大城市低一些,二百四十塊錢相當于普通職工半年的工資了。更何況貨運處的基礎獎金,本來就比別的部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