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富安韓氏”
兒子兒媳有出息,韓總很有面子,但還是很謙虛地說:“比起曉武差遠了,再說你兒子兒媳不一樣吃公家飯么。”
葛素蘭不失時機地介紹道:“昕昕,韓爺爺的兒子兒媳都在臺東中學當老師,連孫子都做上副鎮長了!”
照這么說,人家才是書香門第,才是官宦之后,干部家庭……
韓昕突然有些妒忌,正不知道怎么往下接,老部長拿起韓爺爺面前的一本紙質泛黃的冊子,笑道:“小韓,韓校長不是無緣無故來認親的,我們剛才經過考證,基本可以確定你們是本家。”
真是能怎么樣,假的又能怎么樣?
韓昕實在無法理解這些退休的老同志,好奇地問:“這是家譜?”
不等吉老部長開口,韓校長就微笑著解釋道:“小韓,這不是家譜,這是我祖父去世時,按照陵海富安的喪葬習俗,對于前去吊唁的親朋好友,送了多少錢或者送了什么東西,記錄的一本流水賬。
這就是人情往來,我家辦事,人家來了,還上了禮。以后人家辦什么事,只要通知到了,就要禮尚往來。有一本流水賬為憑,就不容易忘。”
陵海跟富安緊挨著,方言一樣,婚喪習俗都一樣。
以至于富安人對臺東沒什么歸屬感,平時買什么東西全來陵海,只要有條件的連房子都買的陵海來,讓小孩在陵海學習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像吉老部長手里的這種辦喪事時記錄的流水賬,韓家一樣有,不過是爺爺奶奶去世時記的,再往上就沒了。
這時候,吉老部長翻找到一頁,舉到他面前:“小韓,看見沒有,陵海韓學彰,金箔一扎,黃紙四刀,儲銀券二十元。”
金箔是用來疊元寶的,黃紙是直接燒的,現在誰家死人了,依然要送這些。
儲銀券是什么,沒聽說過。
不過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陵海韓學彰這個名字。
韓昕正若有所思,韓總抬頭笑道:“韓學彰就是我的太爺爺,你應該怎么叫……我……我還真不懂。”
韓校長接過話茬,如數家珍地說:“我們常說的祖宗十八代,其實是指從自己開始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小到大分別為耳、云、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