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看我沈大將軍
當初唐匹敵在布置芒碭山合圍的時候,最初讓沈珊瑚帶著從青州來的寧軍,守在山谷一側。
女人的思維,唯有女人可以破解。
哪怕她可能受武親王影響巨大,也會有自己的思維。
女人的想法就是,你以為我猜不到你怎么想的,等你過來的時候你才發現,你也猜不到我怎么想的。
手下人回報說,渡過潘興河之后未見寧軍阻攔,她安排的兩支迂回隊伍完全沒了意義。
“怎么會這樣。”m.
昭巒道:“會不會是因為寧軍在潘興河這邊兵力太少,本就是虛張聲勢,我們這邊一動,他們只好退走?”
就算楚軍有二十萬人,可進攻與防守完全不同。
現在寧軍不戰而退,這完全不符合寧軍的打法。
傳聞之中的寧軍為了腳下一寸土,也會死戰不退,哪怕血流滿地。
武王妃看向竇勇吩咐了一聲。
就好像眼睜睜的看著對手就在那站著,他鉚足了勁兒一拳打過去,可是對手沒了,這一拳打在空氣里。
武王妃喊了一聲。
武王妃彎腰仔細看了看,從潘興河再往北走沒多遠,就是廷安縣城。
寧軍作戰再蠢也不可能這么辦,況且寧軍作戰什么時候蠢過。
武王妃指了指地圖:“你可看得出來寧軍意欲何為?”
“不應該啊。”
武王妃道:“不管他了,傳令下去,半日之內大軍務必全部渡過潘興河。”
手下人立刻應了一聲,魏將軍轉身去催促正在渡河的隊伍。
竇勇負責主攻,他的隊伍算是這支楚軍中最能打的,是為精銳。
而更遠一些的則是許軍計率領的楚軍騎兵,他們路遠很多,要繞到上游那邊從石橋過來。
她只能是盡量催促大軍渡河,只要二十萬大軍全都到了北岸,那寧軍再有什么詭計她也不怕了。
彩南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這話把所有人說的都楞了一下。
這種事寧軍不是干不出來而是絕對干得出來,,寧軍作戰向來喜歡進攻。
武王妃大聲說道:“讓后軍加快速度渡河!”
武王妃沉默片刻后說道:“竇將軍,你挑選一批人為督戰隊,到河邊去督促,若見有人拖延,立刻在軍前處斬!”
竇勇回頭安排手下一名將軍,帶著兩千人順著河道一字排開,督促大軍盡快渡河。
武王妃道:“派人往下游去看看,讓郭松德郭將軍的隊伍也要加緊渡河,謹防寧軍半渡而擊。”
“。”
負責指揮所有弓箭手的魏慶義連忙上前:“大將軍,卑職在。”
魏慶義道:“已有半數。”
魏慶義不敢耽擱,帶著已經渡河過來的隊伍迅速轉移到了北側,形成箭陣戒備。
武王妃吩咐道:“再派人往上游去接一下許軍計許將軍,他的隊伍和我們分開的太遠了。”
她忽然想到,若寧軍那個叫沈珊瑚的女將軍,就是在等她分兵渡河再各個擊破,那該怎么辦?
在兗州的時候,還把渤海人打的狼狽不堪。
越想越覺得可怕,也許武王妃的排兵布陣,都已經被人家猜到了。
昭巒一直都沒有說話的仔細回憶了一下,她和彩南渡河的時候,路過了寧軍大營,是直接穿營而過的。
但是,卻沒有看到騎兵營。
余九齡說騎兵營有數萬人馬,有十萬戰馬,可是自始至終她們就沒有見到那些騎兵在哪兒。
所以武王妃才會把騎兵都分派到了上游那邊......
昭巒臉色有些發白的說道:“上游的許軍計將軍,可能會有真的會有麻煩。”
余九齡故意說那些話,還故意讓她們等著,原來不僅僅是為了拖延時間......
武王妃立刻喊了一聲。
武王妃道:“你去看看還能湊出來多少騎兵,你親自帶著去上游看看。”
可是湊來湊去,也只是各軍將軍的親兵還有戰馬,湊出來個三千人左右,馬上就朝著上游趕了過去。
許軍計是梁州軍中的老人了,雖然沒有太大的名氣,可領兵大半生,自然也非庸才。
北岸可以藏伏兵的地方,只有那殘破村子一處,這里若是沒人,再往遠處看一馬平川,有什么風吹草動都能看到,也就不會有什么危險了。
近三萬騎兵用最快的速度行進,過去能有一半人的時候,南岸那邊忽然就亂了。
連忙找高處舉千里眼往南岸看,卻見在他的隊伍南邊,大片的寧軍卷著地面而來。
許軍計臉色一白。
萬萬沒有想到,寧軍居然把隊伍埋伏了在潘興河南邊!
烈紅色的戰旗飄揚,和黑色的鐵甲是如此的契合,這便是最壯闊的顏色。
寧軍不應該都在北岸設防才對嗎?
寧軍的騎兵兵力比楚軍少,這支騎兵有大概兩萬人左右,負責指揮的是沈珊瑚帳下的將軍譚笑秋。
若見到楚軍騎兵從石橋過河,放過去一半之后再打。
譚笑秋抽出橫刀往前一指:“殺!”
此時的楚軍騎兵都后隊人馬在石橋南邊淤積,哪里有什么陣型。
一下子后隊的楚軍就亂了,被兩萬寧軍騎兵撕開來打。
譚笑秋帶著隊伍來回切割,把楚軍殺的七零八落。
而是在石橋南邊停下來,把石橋死死堵住。
與此同時,寧軍營地。
楚軍想過河,那就過來好了。
誰說那條河是阻止你們過來用的,那是要阻止你們回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