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毒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德國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魯道夫-達斯勒,弟弟名叫阿道夫-達斯勒,兩人創辦了一家鞋廠,名為達斯勒兄弟公司。
到了1948年的時候,兄弟分家,哥哥魯道夫-達斯勒用美洲獅的英文名字命名,創建了彪馬;弟弟阿道夫-達斯勒,則將自己的名字里Adi和das組合在一起,創建了阿迪達斯。
彪馬和阿迪達斯,都是做足球鞋起家,直到1969年,阿迪達斯憑借著一雙Superstar成功的進入到籃球鞋領域,并且擊敗了匡威,坐上了體育品牌的頭把交椅。
而彪馬也在1972年進軍籃球鞋市場,卻以失敗告終,他們到籃球鞋并不暢銷。
進入到八十年代以后,便是耐克的崛起,整個籃球鞋市場被耐克吃掉了大半份額。
不過這段時間彪馬也沒有閑著,他們在歐洲市場上攻城略地,通過贊助足球、網球和賽車,躍升成為歐洲最頂尖的體育品牌。
特別是拿下了意甲的贊助,更是讓彪馬走上了巔峰,在歐洲市場蓋過了阿迪達斯風頭。
九十年代球迷看球,首選肯定是意甲。當時的意甲不僅僅是群星云集,踢得也特別好看,意甲的影響力,也比英超和西甲大的多。
在歐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彪馬決定再次開拓籃球鞋市場,畢竟籃球鞋的利潤才是最大的。
于是彪馬就看中了潛力無限的文斯-卡特。
其實像彪馬這種規模的體育品牌,完全可以簽下幾位頂尖的球星,沒有必要去死磕菜鳥。
但當年耐克簽約喬丹的案例,實在是太經典了,彪馬也很想復制耐克的成功,通過簽下“下一個喬丹”,讓品牌打開美國市場。可以說彪馬是被耐克給帶歪了。
卡特又被媒體稱呼為“喬丹繼承人”,北卡出身、6尺6英寸的身高,得分后衛,技術全面、能突能投等種種特點,簡直是喬丹大學時代的翻版。
彪馬認為卡特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下一個喬丹”,便開出了10年五千萬美金的菜鳥天花板代言合同,簽下了卡特。
……
卡特畢竟不是高中生球員,而是大學里的籃球明星。
美國的高中籃球聯賽是以州為單位的,而大學的NCAA則是面向全國的。
在美國,大學籃球聯賽NCAA的關注度不遜色于NBA,特別是瘋狂三月,熱度是要超過NBA的,若是豪門球隊的對決,熱鬧程度堪比超級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