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由小做起
小微型農機,的確是未來農機發展的一個方向。
過去的幾十年,世界農機的發展思路就是,最少的人,種最多的地。
因此農機越做越大,馬力也越來越強。很多大型農機,做的比坦克還壯實,而那些所謂的國外高端農機,清一色的都是大馬力產品。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農機消費市場。
美國都是大農場,適合大型農機耕種,很多農場得開著飛機才能溜達一圈。若是放在國內的話,別說是開飛機溜達,就是起落一架直升飛機,就能把全家一年的收成都吹走了。
而且美國的人力成本貴的要命,雇人開農機的錢,可能要比農機本身都要貴,所以農業生產當中,能少用人就盡可能的少用人。
這時候大型農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越大的農機,可以作業越多的土地,也可以節約勞動力。
基于市場的需求,美國農機自然是越做越大,馬力越來越強。
而美國又是農機最主要的消費市場,別的國家的農機企業,為了進入到美國市場,也只能向大型化發展。
就比如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馬,都是世界頂級的農機企業,完全不遜色于約翰迪爾和紐荷蘭。但日本那么小的地方,能有多點兒的耕地?所以美國才是日本農機的主要出口市場。
而為了能夠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久保田和洋馬生產也將主要精力放在大型農機上。而這種大型農機在日本的農業中,幾乎發揮不了作用,完全就是為了外銷而誕生的。
除了美國之外,南美、東歐、澳洲等糧食主產地,也都是采用大農場的模式,這些地區用的都是美國的種子,也學習了美國大規模機械耕種的模式,因此對于農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像美國,那就越大越好。
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也是世界上的糧食主要產區,但是這些地方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積少,而且還有很多山區丘陵地帶,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種的土地并不多。
像是中國,除了東北和華北兩大平原之外,南方都是丘陵地形,中西部和西南的地區是高原,大部分地區是不適合大型機械化耕種的。
印度的情況差不多,雖然印度的氣候很適合發展農業,但除了北部恒河平原之外,南部的德干高原同樣沒有大型機械化耕種的空間。
中南半島地區,也就是湄公河下游有大批的平原,可那地方是柬埔寨,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哪里買得起大型農機!
南洋各島國,蘇門答臘島一半是山,加里曼丹島一大半是山,爪哇島一大半是山,也都用不上大型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