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試水泰國市場
水稻種植的相關機械肯定是首選,水稻收割機的話,我們比不過南方的那些農機企業,畢竟他們那里的水稻種植面積比較廣泛。
但是水稻的旋耕機,倒是可以試上一試,咱們剛研發的小型農機,可以換個水稻旋耕的水田輪,就能當水稻旋耕機用。正好拿這種新產品去泰國市場上試試水。”
“我也是這么想的。”岳安全接著說道:“我一會兒就去告訴倪總工,讓他多做一些針對水田的研發改進,好方便咱們去泰國參展!”
……
當年一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是傷筋動骨,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終于恢復過來。
亞洲金融危機對于泰國的工業,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打擊。
泰國的工業底子本來就薄,再加上很大一部分都是日本投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日本全面性的撤資,直接讓泰國的工業垮了一大半。
而且泰國的工業原材料很多都需要依賴進口,泰銖的崩盤,也直接導致企業進口工業原材料受阻,工業就更加完蛋的了。
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泰國是有一些農機企業的,但是大部分都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倒下了,這也使得泰國的農機大量的依靠進口。
大一點的像是聯合收割機,小一些的像是水稻脫粒機,乃至農業上經常使用的四輪拖拉機,泰國都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
而泰國本土大概只能制造諸如水泵一類的簡單機械,或者是一些效率比較低下的農業機械。
就比如一些水稻的加工機械,泰國本土生產的質量比較差,加工出來的大米碎米的會比較多,這就影響到了泰國大米的品質,因此就需要從國外進口設備才行。
九十年代的時候,泰國的農機市場幾乎被日本農機所壟斷,當然因為日本農機的價格的比較的貴,大部分泰國農民肯定是買不起的,所以泰國的農業依舊是大量人力投入的勞動密集產業。
而泰國想要發展工業的話,就必須讓農業人口離開土地,來到城市進入工廠工作,這就需要在農業生產中使用農機,來替代人力勞動。
可日本的農機又是死貴死貴的,農民買不起農機,就只能繼續用人力耕種,而人力耕種便無法讓勞動力投入工業,工業也就發展不起來,泰國也就造不出自己的農機,自己造不出農機就得依賴進口,進口農機又太貴……
這仿佛陷入到了一個死循環。
其實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在這種死循環中轉悠,久而久之,國家也就發展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