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趙武王墓的傳說
“對吧,趙牧?”
王牧之面色一沉,自他十歲之后,從未有人叫他這個名字。事實上,他其實是趙武王幼弟一脈的后人。
當年,南趙國滅時,其幼弟趙尋,正在北漠爾帝國的都城當質子。
趙武王自刎落川江后,趙尋被人溺殺,實則是假死脫身,而后返回落川開枝散葉。王牧之這一脈,便是嫡系傳人。
但他們這一脈有個奇葩規矩,滿十歲起男丁需抓鬮,抓到“王”字,就需要隱姓埋名前往各地開枝散葉發展。
求學也好,經商也罷,最終一定要保證趙家血脈不絕。當然,為了確保身份不被遺忘。
他們會將一種產自滇南某地的血玉一分為二,一半留在被選中者手中,而另一半則放在家中至親手中。
成年后,抓到“王”字人必須回歸家族經過考核,若是不回,其血親將被沉入落川江中。
當然,若是考核通過,那這人將會成為這一代,除趙家家主外最有話語權的人,但卻會因此背負上一個沉重的任務——復國。
不過就在二十年前,落川那一場罕見大旱水澇中,趙家在一夜間被大火燒成了灰燼。
等他趕回時,卻只看到了老仆手中的一個幼嬰和一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古老卷軸。
幼嬰是他的堂妹,也是當代趙家家主的小女兒,老仆最終也死了。
死之前,他把幼嬰兒和復國的重任交給了王牧之。
大趙之后是北漠,北漠之后是大陳,大陳之后是大夏!
悠悠歲月八百載,落江已沉萬重舟!
可他們,依舊背負著這重重的復國使命。
袁天師見王牧之不說話,卻是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