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釣魚
“沒有,而且不會有,我以后不會繼續研究這個方面了。”沈光林回答的很直接,不帶絲毫猶豫。
“為什么?”這也是大家想問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對我了不了解,我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提出假想是我擅長的工作。涉及到具體的應用研發,并不是說我不能做。但是,這對于科技界來講,如果我研究的題目太細,那就真的算是在浪費時間,這樣就缺少了去探索發現其他未知科技的時間,對科技界來講,這才是更大的損失。”
他存在的作用就是去發現更多未知,而不是糾結具體事務。
曼斯坦因教授繼續說道:“我是研究光生物物理的,你涉獵廣泛,對我有什么建議嗎?”
這個時候,就得開動腦筋,想一個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了。
沈光林沉吟的更久了,簡直有一個東,他道:“我對您這個研究的不是太多,但也并不是沒有建議。嗜鹽菌的光能轉換我覺得就是個好的方向。嗜鹽菌可以通過視紫紅質進行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質不是氧氣,應該是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你或許可以通過它研究得出ATP合成的機制。”
曼斯坦因立刻就震驚了,他敏感的發現這個方向實在太好了!
這會,他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了:“沈,你,你為什么會把它說出來,這研究出來了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科研成果,是世界最頂級的。”
“我有,我有經費,我可以拉來研究經費,你愿意同我一起嗎,我們柏林自由大學最不吝惜分享精神。”曼斯坦因的眼睛里已經有渴求的意思了。
至于分享成果,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分享的前提那得是有成果啊。
柏林大學是世界上第一所將科學研究和教學相融合的新式大學,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
這個學校可是出過5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能跟他們學校合作,也是可行。
“沒有關系,我們工作全程用英文,不影響交流。”
“明天。”
他們越聊越嗨,把提問時常都給占用完了。
最后,還是本地土著提議,要不沈光林教授擇機重新再開一場講座吧,畢竟聽眾們太熱情了,也積攢了太多問題。
講課不白講,行情價,5萬美金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