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判斷力
他現在已經發表了三篇論文,分別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機理,以及它的分子構成。
而且,沈光林自己本身就是二把刀的水平,也不好判斷對手的真實狀態。
沈光林和曼斯坦因召集了所有人手,進行動員大會。
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想查找文獻檢索目錄真的很不容易。
沒有數據庫,一切都得靠人工。
查資料是最耗費時間的,有時候,一整天都查不完一份期刊。
真的找到合適的文章了,拿去復印,再讓領頭人審閱,又是時間。
曼斯坦因也適當性的表達了憂慮,“我們還在這里查資料,約翰沃克已經研究了那么多年了,我們能夠追的上他們的進度嗎。”
“約翰沃克只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研究團隊,而且目的性并不強,他們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么。咱們不一樣,咱們是有目的性的進行這個方面的突破,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法也不同。”
當然有不同,沈光林還拿出了另一個研究方法,那就是他準備給TAP和它的反應酶進行拍照,根據照片進行數理分析,這是當年DNA被發現采取的手段。
研究開始了。
吳曉云就站在實驗室里,一邊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看嗜鹽菌的生活狀態,一邊感嘆,:“沈老師,咱們實驗室也要有一臺這樣的實驗儀器,不然咱們很難跟他們競爭啊。”
“不過,您的實驗室已經是國內最好的實驗室了,沒有之一,無論京大,還是中科院都沒有咱們的實驗室條件好,我也是一山望著一山高。”
不為別的,只是為了研究納米材料就值得購買,因為下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發現是碳60,也就是足球烯。
沈光林把控方向,曼斯坦因具體負責日常運行。
因為,在老曼的工作時間安排里,每人每天都要工作11個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半。
沈光林的實驗室并沒有做到這些,他就跟放羊一樣,隨便羊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