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嫡系
努力,但是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走,那就是做了無用功。
無奈之下,他只得臨時從自己在京城的實驗室叫了幾個助手過來,這才覺得還是自己人用起來如臂指使。
怪不得后世那么多知名學者搞了那么工作站,就是沒有出成果呢,在做科研的時候,不去用自己的嫡系部隊,是真的不行啊。
自己的團隊果然更給力一些,他們也最懂沈光林,沈光林說什么,他們就去做什么。
浪費材料,那就浪費一點唄,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
為了省錢不去做實驗,那還做什么科研了。
完全按照他沈某人的要求去做就沒錯了,也錯不了的。
果然,碳納米管就這樣被發現了,雖然也是6個碳原子構成的SP2雜化,但它不是球,它是管。
這種管就是碳納米管。
其實,碳納米管早就被人們觀察到了,只是大家不了解這是什么而已。
早在1890 年,人們就發現當含碳氣體在熱的表面上能分解形成絲狀碳,其實這就是碳納米管。
1953 年,CO 和Fe3O4 在進行高溫反應時,也曾發現過類似碳納米管的絲狀結構。
二戰之后,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積碳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碳絲堆積問題受到了各個石油生產商的重視,但是大家一直沒有發現這種東西其實就是碳納米管。
到了1978年,新西蘭科學家發現在兩個石墨電極間通電產生電火花時,電極表面生成小纖維簇。
這是最接近發現碳納米管的一次,實際上他們進行電子衍射時已經看到了類似石墨排列的碳,可惜他們還是沒有往這個方面想。
估計,飯島澄男沒有獲得諾獎,也是有這個方面的原因吧,畢竟他不是第一個,因為新西蘭的科學家除了沒有描述碳納米管的理化性質之外,實質上整個物質已經被他們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