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八章 科研經費
沈光林的新材料公司一口氣向京津冀的工廠下了很多訂單,約定全部用外匯結算,你們要是不信,我們先付一部分錢嘛。
大家都很高興,你們要是愿意用用外匯結算的話,價格可以談,便宜個30%沒有問題。
于是,上下游的企業就出來了,這是不是所謂的產業鏈?
上游的公司多了,影響力立刻就出來了。
然后就是絡繹不絕的人過來參觀。
參觀學習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集體活動。
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開始就流行各種參觀學習團體。
想旅游了,就去參觀學習;不想上班了,就去參觀學習;給職工獎勵,就讓他去參觀學習。
長城電器那里是怎么應對的沈光林不知道,畢竟那邊是津門,距離沈光林也比較遠,他也不具體負責業務。
但是在京城這里,沈光林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過來參觀學習的人也太多了吧。
京城本地的就不說了,畢竟是各家企業的總部,他們過來參觀學習一下,也是應該。
但是外地也有不少企事業單位也聞風而來,美其名曰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我們的管理經驗怎么就先進了?不就是引進了幾個質量體系文件嘛,這是其他企業早就在推行的了。
還有,不就是從新加坡叫來了幾個具有西洋面孔的二洋鬼子么,會說中國話怎么了?他們不會說中國話,沈光林還不要呢。
這個年代的思潮非常不好,很多人覺得國內太落后,國外太先進,便覺得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外國的月亮更圓。
沈光林嚴重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怎么了。
很多人睜著眼睛說瞎話,就說民族素質,在國外,領銜闖紅燈的一定是那些白皮膚的老外,站在路口傻傻等紅燈的反而是剛出國不久的華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