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斷人財路(1)
只是,這些綠化區域并不對外開放,靠外面也是有圍墻擋著的,用一從鐵柵欄關住了滿園春色。
其實,這里已經不是沈光林實驗室的全部了,說這里是“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有點名不副實。
他們實驗室的材料研究組去了長城新材料公司;生物組去了長城生物科技;也只有物理和化學組還在這里辦公和做著科研。
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他們不能賺錢,所在還放在這里“自生自滅”。
畢竟,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轉化成金錢的。
而不能變成錢的科研,還要一直拿錢去擴大規模,那就是真的沒有必要了。
但是,靠山吃山,一些人還是在這里找到了發財的門路。
魏建國是京大化學系的副教授,卡在這個職位上也有些年頭了,很想再往上多走幾步,但是很難。
時代對他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實在是不太友好了。
他讀書的那個年代,還是學俄語的,遺傳學三大定律在國內還是被批判的。
等他開始工作了,大家不搞科研了,開始搞運動了。
也就這些年,科研者的春天又重新到來了。
但是,他發現,自己的春天卻已經不見了。
經過沒日沒夜的努力,他終于算是補上了英語這個短板,可等他開始準備繼續發力搞科研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天賦和理論儲備都已經不夠了。
怎么辦?
只能轉化國際成果,填補國內空白了。
幸好,學校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同事,叫做沈光林,人家那叫一個天才,嫉妒都嫉妒不來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