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選拔標準(1)
沈光林實驗室可就不同了,大家時刻都在面臨著挑戰,信奉的是能者上,庸者下。
而沈光林實驗室里所謂的即將被淘汰的“庸者”,依然是世界各國其他知名實驗室的爭搶的香餑餑。
甚至,一些人出去之后直接就可以被聘請為講師或者教授了呢。
京城大學的畢業生,要是能夠到沈光林的實驗室去鍍個金,那就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一個捷徑了。
這個年代的華夏,其實還是屬于第三世界。
華夏的大學,即使是國內一流的大學,和國際上名校之間的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當然,這個差距僅僅指的只是硬件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而不是學生品質。
無論在任何時刻, 華夏的學生品質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華夏人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沒有之一。
現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負責人是沃森, 他在未來會研究人類基因中的智商問題,他從遺傳學上證明了:黑人兄弟似乎是全世界智商最低下的人種。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被冷泉港實驗室給除名了。實驗室甚至刪除了他的一切榮譽和頭銜。后來,他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把諾貝爾獎牌都拿出去給賣掉了。
穿越過來這么多年了,沈光林一直都知道,華夏的天才不僅僅存在于京城大學的,五道口技校里面的天才數量也不老少呢。
還是那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沈光林就是那個伯樂,他看好誰,誰就真的能成功,他就是那個千里馬。
其實,從京城大學和五道口技校這兩所學校隨便抽出一個普通人來,都比世界上大多數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更有天賦呢。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堅持在科技領域進行發展,更多的是因為條件的不具備和機緣的不巧合。
但是,在沈光林實驗室里,只要跟著沈教授干的,幾乎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的,沒有例外。
事到如今,大家幾乎取得了一個共識:只要到沈教授的實驗室里去工作一段時間,無論是誰,都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