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單純小子,甩鍋成功
數日前,陳洛曾經接到了程南松的信,向他推薦了一位大儒:陳希亮。
陳希亮,字公弼,與宋慈、程南松一起,早年求學于靈州的不仁學院。按程南松信中所說,三人相逢于求學途中的崇山峻嶺,一同拜入了不仁學院老山長涑水先生門下。
三人之中,以陳希亮年紀最長,但天賦最差,率先出仕,任職于偏倚處。
數十年前,陳希亮已入求索之境,位居偏倚處副相,當時的法相狄仁杰封圣在即,本打算推薦陳希亮接任法相,但已經成圣的涑水先生踏足凡塵,攔下了狄相。
隨后,涑水先生與陳希亮徹夜長談,日出之后,涑水先生返回圣堂,而陳希亮則遞上辭呈,辭官歸隱,回到了青神府不仁學院,重新開始傳道授業。這一度成為了偏倚處一樁不能談論的秘聞。
從來只見師長捧弟子,從未見如涑水先生一般,攔阻弟子前程的。
但在信中,程南松揭開了涑水先生阻攔狄相以及陳希亮辭官的真相——
陳希亮的圣道求索的,是“刑無等”!
世家圣族犯法,與庶民同罪!
法家,乃是儒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創自荀子,由商鞅、申不害、韓非子發揚光大,這其中,商君率先提出“刑無等”。
但是最終,商君因人道氣運反噬,落了個身死法滅的下場。
而陳希亮,修行的圣道,卻正是商君的“刑無等”之路。
程南松告訴陳洛,陳希亮天賦并不好,涑水先生曾說他此生最多到達二品,但是陳希亮機緣巧合之下,竟然得到了半截當年商君的“立信原木”,這半截“立信原木”上雕刻有早已失傳的半卷《商君書》!
或許是商君之道與陳希亮太過契合,不被看好的他憑借半卷《商君書》竟然在法家一途突飛猛進,接連破境,直到突破至求索境,也成為了當時儒門一大焦點人物。
但是陳希亮成也《商君書》,敗也《商君書》。
這條圣道,再走下去,注定會與商君一樣的下場!
所以,涑水先生出手了。
他攔住了陳希亮升任法相的前途,然后讓陳希亮返回書院,遠離官場,尋找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