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章 艱難的夫妻
“很難說具體成功率,他的病情特殊,沒有類似的數據統計,如果非要說成功率,五成對五成,如果失敗,截肢的殘端不愈合,形成新的難愈創面,我們再來一次截肢,將平面提升。”楊平解釋手術失敗的補救方案。
病人女兒很是為難:“這樣,要做多少次?難道沒有一點把握嗎?”
言下之意,難道醫生做事都沒有把握的嗎?
“沒有把握,誰也沒有把握!他目前的病情和狀態已經決定,這是一次沒有把握的手術,不是因為醫生技術上沒有把握,還是他的身體已經到了沒有把握愈合的地步,這種結局是他的身體決定的,究竟成功與否,主動權不在我這里,而在他自己,我只能將我所做的盡量做好。”楊平實事求是地說。
這些話雖然不好聽,但是真實的,坦誠的。
病人女兒臉上充滿焦慮,猶豫不決,想了片刻說:“如果手術失敗,那失敗的手術還收費嗎?是不是就免費?”
沒想到病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楊平很認真地說:“每一次手術,不管成功與失敗,都要收費的。”
“手術失敗,怎么還收費,這不合理。我到商店買一個東西,如果是壞的,不能用,我可以退貨退款,或者換一件新的,同樣,我支付了醫療費用,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為什么還要收費,也就是事情沒辦成,錢照樣收?”病人女兒鼓起勇氣說出來。
楊平也不惱怒:“治病救人,不能與商品交易類比,你用錯了比喻,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你認為這是一場商品交易,我現在拒絕為你提供醫療服務,也就是我拒絕出售這個商品,對你,我要下架這個商品,可以嗎?”
病人女兒臉一陣紅一陣白,一時說不出話來。
“人體十分復雜,所有的治療效果都是統計學上的效果,不能保證百分之百,這是醫學的特性,如果按照你的邏輯,我非常坦率地告訴你---沒有醫生愿意替你父親做手術,包括我!”楊平必須要告訴他這個道理。
有些事情術前必須理清,否則術后容易陷入泥潭。
“說實話,楊醫生,雖然我父親有醫保,但是治療這么長時間,我們經濟上負擔也很重,家里幾個老人,壓得喘不過氣。”病人女兒道出實情。
楊平也很無奈:“我很同情你,但是,我只是醫生,在經濟上,我們確實沒辦法幫你,我們只能盡量幫你節約住院費用,如果確實是困難戶,我們幫助你去爭取一些慈善救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承擔手術風險,我全力以赴;如果不愿意承擔風險,或者認為所有風險必須由醫生來承擔,那只能很遺憾,我沒辦法承擔所有。”
在風險面前,醫生只能曉之以理,如果病人和家屬執意不愿意冒險,任何人無法強迫別人做出選擇。
選擇權在病人,醫生只能幫助他做出選擇。
“我考慮一下,還有其它辦法嗎?更保守的?”病人女兒還是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