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章 不在一個維度
楊平坦率地說:“手術計劃非常周密,幾乎沒有漏洞,就是置入線鋸這一步,我覺得最好先將椎弓根和椎間孔這里的腫瘤完整剝離,剝離時帶著腫瘤的假膜和骨膜一起剝離,甚至可以帶著一點骨皮質一起剝離,全程不能破膜。”
“將腫瘤分離后,操作空間就寬裕很多,然后再置入線鋸,這樣可以大膽的鋸斷椎弓根,線鋸不會緊貼腫瘤,導致摩擦或切割損傷,無需擔心腫瘤播散風險。”
將椎弓根和椎間孔部位的腫瘤提前分離,還帶骨膜,梁教授也想過,但是操作難度太大,沒有可行性。
梁教授對宋云說:“將腰椎及腫瘤三維重建的圖像再放大一點。”
梁教授沒有馬上贊同或反駁楊平的話,而是重新研究影像圖片。
經過重新研究影像圖片后,梁教授的眉頭更加緊皺。
這個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腫瘤播散,可是手術難度最高,無法實現,而且椎弓根上下圍成的椎間孔是神經根出入的通道,稍有不慎會損傷神經。….
在這么狹窄復雜的空間進行腫瘤的分離,假膜不能破,還要帶著骨膜,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按楊平的說法,最好帶一層皮質,那么就要使用精細的骨刀,操作就更加不可能實現。
思考許久,梁教授才搖搖頭:“理論上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現實中沒辦法做到。”
“而且,我覺得,整個手術以腫瘤為中心,進行假膜外操作,凡是遇到骨質的地方,除了椎弓根這個部位要切斷,其它部位不用理睬,腫瘤帶著椎骨一起切除,將椎骨當成腫瘤的一部分切除時,整個腫瘤假膜帶著一層幾毫米厚度的周圍正常組織,這樣腫瘤切除最完整,不用擔心瘤細胞外泄。”楊平指著屏幕上的三維圖像。
腫瘤的細胞就像種子,一旦散落,它們以后就會“生根發芽”,成為復發的源頭。
所以腫瘤手術有一個叫做“無瘤技術”的操作原則,這個技術就是強調整個手術過程要將腫瘤與正常組織隔絕,不能讓腫瘤污染周圍正常組織。
梁教授轉頭看了楊平一眼,以為楊平沒聽到自己的話呢。
于是再重復一句:“你說得很好,但是不現實。”
現在這個腫瘤極為復雜,就椎弓根這一點按照你的辦法去操作都是無法實現,還整個腫瘤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切除,更加不可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怎么可能做到這樣精確的操作,要是在平坦寬闊的術區還好,這里可是解剖非常復雜,尤其骨性空間極為狹窄,全是旮旯死角。”
梁教授有時候說話挺風趣的。
“難度很大,但是可以做到,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楊平很是自信地說。
旁邊幾十個醫生只要聽清楚梁教授和楊平談話的,無不心里一震。
這樣操作,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為根本做不到。
有幾個博士老是在糾結全國最年輕的金刀獎究竟什么水平。
比賽看的都是視頻,現在他們很想近距離看看楊平的手術操作。
這就像看泰森比賽,看電視與站在拳臺旁邊看,觀感體驗完全不是一回事。
楊平這次與協和合作,肯定會做很多手術,但是手術大多是脊柱側彎的外固定架手術,這種手術因為含有很多創新,技術含量極高,為了方便普及,反而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肯定沒有這臺種三個全椎切除刺激。
這幾個博士聽到楊平提出了不同意見,都往前面靠。
全國最年輕金刀獎的水平,難道可以做到這樣的神仙操作?
梁教授重復一遍自己的話,楊平不僅沒有更正自己的話,而且回答更加肯定,這說明楊平不是自說自話。
“你——在脊柱腫瘤中——使用過這種方法?效果怎么樣?”梁教授對楊平的話,現在不敢隨便質疑,于是試探性地問。….
畢竟這個小伙子,不能當做正常人對待。
所以跟他交流時,思維得調整一下,要有點天馬行空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開腦洞,腦洞開小了還不行,還要大一點,否則容易把天聊死。
也確實,人家都在聊做得到的事情,你一開口就是這種超級難度沒法實現的東西。
“經常使用,脊柱腫瘤的手術,我基本上是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