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章 曼因斯坦的理想
假如參與皮膚裂口修復的組織全部是皮膚組織,那么皮膚傷口愈合后將跟原來一模一樣,不會存在任何疤痕。
我們人體有一個器官可做到原細胞修復,那就是骨骼,骨折之后的修復,參與修復的組織成分全部是骨組織。
除骨骼外,其它器官組織損傷后都做不到原細胞修復。
在德國柏林的脊髓損傷研究實驗室里,宋子墨和徐志良正在參觀。
“脊髓損傷只是我眾多課題之一,其他幾個課題還有人體抗排異研究、腦細胞缺血耐受研究、腦與脊髓的無缺血移植研究等等。我所有的研究都圍繞一個大課題,希望我能夠完成這個理想。”曼因斯坦介紹說。….
“曼因斯坦教授的大課題是換頭手術!”奧古斯特補充。
換頭手術!
宋子墨很是驚訝,曼因斯坦果然是科學怪人,居然挑戰這種很難實現又極富爭議的課題。
這種手術在世界上的爭議很大,主要是倫理爭議。 在技術上其實沒有多少爭議,因為目前已經完成的換頭手術都是偽換頭手術,在沒有解決脊髓修復之前,一切換頭手術都絕對會失敗,沒有例外。
換頭手術除開倫理上爭議,在技術上其實最大的障礙就是脊髓損傷。
如果攻克脊髓損傷,換頭手術才算真正邁出第一步。
“我們將實驗猴的脊髓切斷,即使用最薄最鋒利的刀片切斷脊髓,使用各種方法都無法修復脊髓。”曼因斯坦很是苦惱。
其實奧古斯特和密爾頓也在研究脊髓損傷的修復,他們也曾經切斷實驗猴的脊髓,用聚乙二醇做粘合劑,將脊髓粘合起來,但是無濟于事,在連接方式上無論如何改進,根本不可能實現脊髓的修復。
后來他們使用干細胞填充的方式,希望可以幫助脊髓修復,但是也沒有什么效果。
曼因斯坦研究這個課題與他們完全不一樣,他首先研究原細胞修復,研究人體組織損傷后如何實現原細胞修復,要實現原細胞修復必須從基因角度著手。
但是他沒有想到空間導向基因這個東西,直到楊平弄出這個假說,他才恍然大悟,可是要實現是何其難呀,感覺越走目標越遙遠。
現在肌肉的空間導向基因被發現,讓曼因斯坦信心大增。
要是可以發現脊髓的空間導向基因,是否可以啟動這個基因,讓脊髓細胞進入胚胎時期的狀態,開始在局部分裂,然后修復損傷,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現在曼因斯坦覺得,楊平的空間導向基因理論是最有可能實現脊髓損傷修復的方法,所以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只能與楊平合作。
“我們以前非常愚蠢,沒有做任何脊髓損傷的研究就嘗試動物的換頭手術,這是毫無意義的,即使手術接上頭顱又如何,血管接通之后頭顱成活,但是實驗猴處于高位截癱的狀態,很快就會死去。”
“后來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停止這種換頭,轉而開始研究與之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
“但是太難,遲遲沒有在核心領域獲得突破,不過我們在周邊領域獲得一些突破,如果你們有興趣,我們可以共享科研成果。”
“我說的是腦細胞缺血耐受研究,抗排異研究以及無缺血移植研究這些方面。”
曼因斯坦對宋子墨和徐志良毫無保留,這些成果可是他這些年的心血。
宋子墨明白,這些研究其實意義重大,比如腦細胞缺血研究方面如果獲得進展,以后可以更好的治療腦血管疾病,延遲這些疾病的搶救窗口期。….
所以曼因斯坦的這些成果隨便一樣都是世界頂級的。
不過相對于楊教授的成果,曼因斯坦的這些成果就遜色很多,估計他這幾種成果加起來也遠遠不及空間導向基因,因為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如果我們能夠一起合作,找到脊髓的空間導向基因,那么這個問題將迎刃而解,空間導向基因將是很多領域的鑰匙。”
曼因斯坦時最能理解空間導向基因價值的人,它如同一把鑰匙解鎖整個生物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可以直接將生物醫學研究推向一個新時代。
大家邊走邊聊,實驗室很大,研究人員也很多,是德國馬普學會下屬的重點實驗室。
“我一定將你的意見帶回中國,我相信楊教授一定會愿意與你合作。”宋子墨回答曼因斯坦。
楊教授究竟是否愿意合作,宋子墨暫時不知道。
在國際合作方面,楊平是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他完全遵循“取長補短”的原則,如果達不到這種效果,不管是多厲害的科學家,多么頂級的實驗室,楊平一律不會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