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
魏王府中,李泰如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括地志》。
虞世南在旁邊,看著忙碌的魏王,問道:“如今放棄了大位的爭奪,一心做學問了?其實你天資聰穎,有寫得一手好字,遠離朝堂也是好事!”
“虞師是想改換門庭了么?”
李泰笑著說道:“其實跟隨我,一定讓虞師很累吧?無論是先天優勢穩固的李承乾,還是后來居上的李治,本王都不放在眼里。”
“魏王殿下已經很久不談朝堂之事了!如今追隨您的那些人,更是走的走,散的散!怎么今日?”
虞世南可不相信,這位肥嘟嘟左衛門會輕易放棄皇位。
要知道李泰對于皇位的熱衷不亞于李承乾。
今日師徒二人就是要把華說清楚。
“李恪,如果想要登基稱帝,沒有人能阻撓!”
李泰一邊說,一邊捂著胸口,“其實我很嫉妒他!只需說一句話,父皇會為其鋪路,甚至會鏟除我和大哥,九弟!甚至有一天,他想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可以趕走我們,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虞世南皺著眉頭,沉寂已久的魏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從吐蕃回來后,李泰便好像脫離了權利中心。
“大哥的優勢是嫡長子;九弟有舅舅相助;李恪文武全才,軍隊民心都在其身上;本王呢?唯有這本《括地志》!”
李泰攥緊拳頭,如今的他,像一個賭徒,能否再次得到李二的賞識,就看這本千古奇書。
“做吧!老臣會盡力幫助殿下,哪怕粉身碎骨!”
虞世南拱手行禮,“殿下若是能夠擺正心態,未曾沒有機會!”
“哼,李承乾和李治,我倒是要看看他們二人,還能再父皇面前演多久!”
鳳儀園。
長孫一脈的皇子們盡數到場,還包括外戚長孫無忌和長孫沖。
“大哥,陛下已經許久沒來鳳儀園留宿!之前您說的選妃,到底進行到哪一步了!”
長孫皇后有些著急地說道:“在這么下去,我這個皇后可就成擺設了!”
“阿妹放心!為兄已經下令,如今就差陛下那邊了!”
長孫無忌冷笑著說道:“如今李恪不在朝中,天策府備受冷落,正是我等重奪陛下恩寵的好機會!”
“舅舅!”
李治迫不及待地說道:“李恪既然滾蛋了,他留下的什么科舉,還有那些作物,就給全部廢除!否則百姓和讀書人,只會惦記他的好!”
愚蠢!
白癡!
李承乾和李泰心中笑罵,這位九皇弟當真有些小人得志的意思。
無論是科舉加入《公基》,武舉,還是玉米等作物,這些都是大唐富國強兵的依仗,豈是你一個小屁孩說廢就廢的?
長孫無忌感到面上無光,訓斥道:“你給我少說兩句!你懂什么是國家大事?”
“聽聞荊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長得不錯!舅舅若是能讓我見見,李治一定感激不盡!”
“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