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救援
“他們叫什么名字?”
“大的叫李松年,小的叫李松石。”
陳慶遇到的普通百姓,一般都叫‘順、福、平、英、小二、小三’之類,這兩個男孩名字倒很大氣。
陳倒有了點興趣,上前問道:“你們父親是什么人?”
年長男孩施禮道:“家父名經緯,原本是奉天知縣,一家人西逃,半路遇到盜賊,母親和使女被擄走,錢財也被搶掠一空,我們父子三人只好逃到這里,種點薄田度日,父親是書生,熬了幾年,終于積勞成疾,幾天前不幸撒手人寰,我們卻無力安葬父親,懇請將軍替我們安葬父親,我們兄弟一定銜草結環相報!”
說完,兄弟二人跪在地上,流淚不已。
陳慶心中頗為同情,堂堂奉天知縣竟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他便點點頭,問斥候道:“城內可有賣棺材的店鋪?”
“有一家!”
陳慶便對親兵都頭周進道:“去買口棺材把他們父親葬了,這兩個孩子帶回成紀縣交給蔣知州,讓他們繼續讀書。”
“遵令!”
陳慶留下三名親兵替兩個孩子辦后事,他帶領大軍繼續南下,走得很遠了,他依然看見兩個孩子跪在城門處。
...........
隴西縣,西夏軍隊還在瘋狂進攻缺口,城頭上,一百州兵和兩百李家莊丁在城頭向西夏軍放箭,他們也遭到西夏軍的弓箭反擊,死傷三十余人,從剛開始的恐慌驚懼,漸漸穩定下,利用城垛掩護,不斷向浮橋上的西夏士兵射擊。
盡管州兵和莊丁缺乏實戰經驗,但他們手中的弩箭卻是貨真價實的殺人利器,就像一個不會武藝的小孩也能一槍打死武學高手一樣,弩箭可不管是誰在使用,只要被一箭射中,非死即傷。
浮橋上的西夏士兵不斷中箭落水,傷亡已達兩三百人,但還是有大量士兵沖過了護城河,和宋軍斥候激戰。
堵缺口處的沙袋已經被西夏軍搬去一半,只剩下八尺高的沙袋,已經不太好搬,但西夏士兵也可以一躍沖進缺口內。
但奇怪的是,剛沖上去一批數十名西夏士兵,便被城內密集的長矛頂住了,片刻,沖上去的士兵紛紛被刺穿身體,翻身落地,后面一批西夏士兵再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