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不穩(wěn)重,女裝
他淡淡的道:“詩賦陶冶情操,人不通詩賦,何以為官?”
他看了賈平安一眼,心想這個少年怕是不知道詩賦為何被重視的緣故,如此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告誡,想來傳出去,自己能增加些長者美名。
賈平安微笑道:“漢重詩賦,大唐跟隨,為何?不就是因為普通人讀不起書,就算是讀得起書,他們也只能在經(jīng)典中埋首,沒有淵博的家傳,他們壓根就無法涉足詩賦。于是……”
他看看這些人,覺得看到了一群驕傲的貴族,“于是詩賦就成了上等人專有的學(xué)問。科舉重詩賦,要的也是排斥。把中下等人排斥了,剩下一群上等人。”
“大膽!”有人戟指賈平安,厲喝道:“當(dāng)著大家的面,你妄言文事,妄言科舉……”
“得了吧。”賈平安覺得眼前就是一群公雞,在明惠這只母雞的面前想出個風(fēng)頭,好博美人一笑。
至于科舉,目前就是個笑話。科舉出身的官員,若是平民,很難再宦海里游上去。唯有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才能一帆風(fēng)順。
前漢沒了,可類似于九品中正這等制度的余毒依舊還在。為官看出身,你是哪個門閥世家的子弟?王家?失敬失敬,上座。
若你不是門閥世家的子弟,官員子弟也行,也能得了優(yōu)先。
你若是平民出身,抱歉,大部分情況下,你都只能蹲著,看著別人升官,你自家慢慢磋磨。
科舉的厲害之處就在于打破了這種框框限制,你要說大唐也有科舉啊!
呵呵!
大唐的科舉不糊名,什么意思?就是考官能看到這份試卷是誰作的。所謂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詩賦投給權(quán)貴,權(quán)貴看中了,就為你去求考官。隨后考試,考官把自己的人情小冊子翻出來,這個有名字的,中;這個有名字的,中……直至把自己的人情弄完了,剩下的名額才分配下去。
所以門閥世家在大唐一直不滅,根源就在于此。等武媚登基成為女皇后,她深諳這等弊端,登基的那一年就發(fā)明了糊名制,可壓力很大啊!最終還是沒能推廣開來。
“某本是來游玩的,可偏生要某作詩,這般無趣。”賈平安愈發(fā)的沒耐心了。
那明惠捂嘴一笑,“少年郎君,看著很是傲然呢!”
李敬業(yè)看著她,就像是看死人。
賈平安微微皺眉,蔡穎笑道:“初春時節(jié),看著河邊楊柳依依,何等的愜意,以此為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