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應對
在馬鈺幾人的勸說之下,周伯通才稍稍安份了些許,幾人回到重陽殿,便就蒙古入侵之事商議起來。
周伯通自然對這事毫無興趣,坐了沒一會,便坐不住了,就好似患了多動癥一般,要么抓耳撓腮,要么挪來挪去,甚至,到最后,干脆一副掩耳盜鈴模樣竟偷偷溜了出去。
重陽殿寬敞無比,在場的哪里又會看不到周伯通的動作,只是念及其性子,知道就算將其強留在這,也只會是徒勞,馬鈺幾人也就干脆當做沒看到。
周伯通一溜走,原本還有些束手束腳的馬鈺幾人,才算是正式商議起蒙古入侵之事。
七子的想法皆是差不多,坐山觀虎斗,反正不管是金人,亦或者蒙古人,不是什么好貨色,讓他們打,最好打得同歸于盡!
但全真身為天下第一大派,在江湖上群情激憤之時,自然不可能完全無動于衷,但若是有所動作,那無疑便是在幫助金人,養虎為患。
種種糾結,七人商議了許久。未曾得出結論,而徐天涯,則一直默默聽著,照徐天涯所想,以完顏洪烈目前的權勢,左右金國是遲早的事情。
而君山楊康之事發生,雖限于金國目前內憂外患狀態,完顏洪烈對全真,恐怕是有心無力,但若是其一旦緩過來,與全真之間,恐怕難以正常相處。
而蒙古人,未來則更為清晰,歷史已經說明了一切。
若就威脅性而言,氣勢如宏的蒙古鐵騎自然不是已然垂垂老矣的金國可以比擬的,這一點,七子又怎么會不知。
但自重陽祖師起,全真對金國的態度就算不上友好,這般近乎政治正確的大勢,又豈是驟然能夠改變的。
到最后,七子也沒商議出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還是丘處機提議,他愿去拜見鐵木真,行勸誡之事,這也只能算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徐天涯雖有心提及聶長青及義軍之事,但無奈于聶長青在全真內的敏感身份,也不好提起。
直到最后,徐天涯才極為隱晦的提起,在臨安之時,相傳有蒙古使節赴臨安,欲與宋庭結盟,共伐金國,據說蒙古同時也派了使節趕赴義軍……
隨后徐天涯又將當初在蒙古的所見所聞說出之時,七子這才意識到,他們似乎低估了蒙古人的實力。
若按徐天涯所說,這個消息無疑說明,這次蒙古南下,很明顯并非單純的劫掠復仇,毫無疑問,蒙古也是對這中原大地有著窺視之心,而且,蒙古人似乎也有實力支撐起它的野心。
只是七子就算再怎么足智多謀,也頂多預想到蒙宋聯合滅金,占據北方的由金人變為蒙古人而已,他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這碩大的神州大地,在未來的歷史之中,竟皆淪陷在了蒙古人的鐵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