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三章 勤王
其實在圣人登基之前,先帝還在的時候,夏侯元術就被安排到西川為官。
西川便是益州,下轄四十一郡,大唐立國收復西川之后,將西川一分為二,設川東和川西兩處治所,分別治理,各自設有州營,目的也就是為了不讓西川任何勢力一家獨大,形成制衡。
天府之國,物產豐饒,那也是帝國的重要賦稅之地。
不過相較而言,川東更好治理,而川西部族眾多,群山密林,大唐立國之后,川西也是發生過許多次叛亂,雖然朝廷每一次都出兵征討,但因為地理緣故,每一次平定都會耗資巨大,花費
的時間也很長。
所以朝廷為穩住川西,自武宗朝之后,對川西實施安撫政策,輕徭薄賦,而且會令川西各部頭人將自家子嗣送入京都為官,這些人沒有實權,就是在京都享受榮華富貴,乃是一群被朝廷養著的人質。
夏侯元術當初就是被安排到川西擔任川西刺史。
這一度讓許多人都是詫異,畢竟川西刺史常年與各部打交道,其實是個苦差事。
如果是要撈油水,川西肯定不是好地方,大唐能撈油水的地方多的是,甚至川東也遠勝過川西。
許多人倒是覺得這是國相要歷練兄弟。
但幾年過后,川西竟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條,要緊的是夏侯元術竟然與各部頭人建立了極其良好的關系,夏侯家也憑此在川西扎下了根。
有些知道內情的人清楚,夏侯元術前往川西為官,國相在他身邊安排了不少人才,這些人在背后為他出謀劃策,遵循安撫政策,自然是將川西打理得很好。而且源源不斷的金銀珍寶輸送到川西,夏侯元術以這些珍寶財帛結交各部頭人,吃喝玩樂,自然是將這些頭人拉攏到自己身邊,形成了根基。
待得當今圣人登基之后,夏侯元術便擔任了川東刺史,而川西刺史也同樣是夏侯家的人,雖然西川依然是兩處治所,但川西刺史自然是對夏侯元術唯命是從,實際上整個西川也就成了夏侯元術的庭院。
夏侯元術本身并沒有什么大才干
,與國相的能耐相比,那是相去甚遠。
但夏侯家卻是將西川當做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國相在西川安排了許多才干出眾之人,協助夏侯元術控制西川。
早年圣人需要娘家人的扶持,卻也是對夏侯家掌控西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到夏侯家在西川徹底扎下根基,已經尾大不掉,好在夏侯家對圣人倒也是忠心耿耿,圣人也就任由西川在夏侯家手中掌控。
此時眾臣聽得是西川援軍勤王,自然是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