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憔悴的“小嬸嬸”
“這有什么好尷尬的,被無意中挖出來的又不只是他們那一支的先人,一樣是你們這一支的祖上。”
“可祖上終究是被施工單位無意中從他們家的祖墳里挖出來的,而我們這一支住在富安,又不是住在陵海。”
“別不好意思,你應該反過來想。”
“什么意思?”韓曉武笑問道。
張枚喝了口茶,振振有詞地說:“他們那一支繼承了祖上的大部分家業,把你家這一支趕到了富安。老祖宗一碗水沒端平,讓你家這支吃了大虧,說起來他們陵海韓氏虧欠你們富安韓氏的。”
韓曉武坐下笑道:“聽上去有點道理。”
天底下居然會有這樣的事,張枚越想越好玩,又好奇地問:“如果再往上追溯,陵海韓氏和富安韓氏其實是同一支。老公,你大伯有沒有想過去找找長房和二房的后人。”
“他想過,他退休了,反正沒事干。”
韓曉武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苦笑道:“他現在成了江海研究會的會員,跟陵海的那幾位老干部還拉了個群,互通有無,隨時保持聯系,專門研究祖上的事。
他做了那么多年老師,我哥我嫂子也都是老師,真是桃李滿天下。所以這兩天在發動天南海北的學生,尤其那些在西川、山城和首都等地大學任教的學生,幫著查閱史料。”
陵海韓氏一脈單傳,人丁不旺。
富安韓氏是個如假包換的大家族,光韓曉武父親這一輩兒就有四個兄弟,至于堂親那就更多了,好像現在都不怎么走動。
如果追溯血緣,人家一樣是韓秀峰、韓仕舉父子的后人,但人家卻因為忙于生計,并不關心這些事。
想到這些,張枚赫然發現經濟基礎真能決定上層建筑,也只有他家大伯那種有退休工資,不要為兒女操心的老前輩和搞工程的“陵海韓氏”當家人才會對這些感興趣。
她憋著笑,追問道:“那有沒有查出點什么?”
韓曉武點開大伯的微信,看著大伯中午剛發來的史料,笑道:“我們的祖上是來避禍的,留下的東西不多,關于他的記載更少。但關于‘西川韓氏’的記載不少,人家畢竟是正房的嫡子嫡孫,不但繼承了老祖宗的大多家業,而且繼承了老祖宗做官時結交的人脈。”
“有什么記載?”張枚好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