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接見
故事挺扯淡的,考慮到成書時(shí)間(不晚于2世紀(jì))和成書地點(diǎn)(西北印度某處),應(yīng)該就是印度人因?yàn)榻?jīng)歷了這三個種群的入侵,編出來的。
「陛下,法滅之事,又何止在天竺應(yīng)驗(yàn)?!够壅辗◣熞荒槹卣f道:「《月藏經(jīng)》中所記之事,其實(shí)還有個前言,吐蕃人并沒有譯下來。」
「說來聽聽。」邵樹德感興趣地問道。
「未來某時(shí),僧人不守誠法,入世營利。世人則不信正法,不喜佛僧,故令佛法式微,佛國衰弱,引得外敵入侵?!够壅辗◣熣f道。
「原來如此?!股蹣涞赂袊@道:「倒也不是無的放矢。」
他知道,西域佛國的僧人們擁有中原人難以想象的特權(quán)。以于闐國為例,緊伴國王身側(cè)的便是五十名常年習(xí)練武藝的僧人,佛寺、僧眾的勢力遍布社會各個角落,正所謂物極必反,已經(jīng)引起了世俗階層的極大反感。
想想看吧,當(dāng)年邵樹德在綏州處理的三界寺,其僧眾就有各種資產(chǎn),比如商鋪、磨坊、農(nóng)田、果園等等,還放高利貸,收不回來債時(shí),直接把欠債人綁回來拷打。
中原的僧人都這么囂張了,西域佛國又是什么樣?說難聽的,稅都不好收。
國王要養(yǎng)官僚系統(tǒng)要養(yǎng)軍,從佛寺那里收到的稅有限,便只能盤剝百姓。百姓能怎么辦?投靠佛寺唄。
再加上僧眾囂張,與貴族爭搶
利益,已經(jīng)是從上到下都反感佛教了?!赣陉D國可會法滅?」邵樹德問道。
慧照法師仰天長嘆,道:「僧眾入世牟利,敗壞佛法,恐不久矣?!股蹣涞鲁聊?。
這倒和后世的歷史對上了。綠教創(chuàng)立的時(shí)間比佛教晚多了,這會才兩百余年,正處于上升期,各個利益階層尚未如同佛教在西域那般腐朽墮落,引起社會各階層反感。他們最后能贏,恰如新興戰(zhàn)勝腐朽,幾乎是必然的。
世間興衰輪回,自有其時(shí)。國家、民族、宗教,不外如是。
西域諸國,若沒有外部援助,即便這次能扛住,早晚也要敗落。
「于闐國為前唐藩屬,卻未接受過大夏冊封?!股蹣涞抡f道:「法師一行數(shù)百人,獻(xiàn)上的禮物比一般朝貢物還要多,卻未攜帶國書,朕也弄不明白了,于闐國主到底是怎么想的?」
于闐國這個使團(tuán)—姑且稱之為使團(tuán)—有幾百人,人數(shù)并不少,除了僧人外,還有于闐國的貴族子弟和商人。但一無國書,二無在職官員,身份上屬于標(biāo)準(zhǔn)的民間「文化交流團(tuán)?」「商業(yè)交流團(tuán)?」「旅游團(t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