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矣
想了想,又說:“首輔在這時站出來支持您, 是不是已經決定傾向您了?”
蘇子籍回想著在殿中的場景,搖了搖頭, 并沒有露出喜色,反有些憂郁, 長長一嘆。。
一側坐著的文尋鵬,入眸著主公的神色,面露沉思,就欲說話。
“這里都是我之股肱,你有話,就說吧,不必有任何顧忌。”蘇子籍雖有心事,還是覺察了,一笑說著。
文尋鵬被詢問,抬頭就看到太孫正望著自己,想了想,先點評一下趙旭:“從這事來看,首輔還真是一心為公。”
“首輔出生趙氏,二代事魏,祖趙經官居提督,因國事而殉死,父趙苞官居侍郎,亡而不仕。”
“幼就熟讀經書,并且多留心政事,對衙門利弊深知,太祖劍削群雄,還都稱帝,首開科舉,因是父祖盡是魏官,而不得貢試。”
“太祖知曉,笑曰,父祖盡事魏, 可謂忠, 今天命革鼎, 亦能忠我大鄭矣!”
“年三十三歲的趙旭得以貢試,并且中得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太祖召之問事,頗得稱許,不久升任檢討,入值御書房,久持講握,簡任機密,并且以慶武十一年,調吏部左侍郎。”
“太祖駕崩,今上同樣重用趙旭,命趙旭兼學士銜,以后一路晉升,最終位至首輔。”
“可謂受二代皇帝厚恩。”
“小的說,在首輔看來,人貴在善終,蓋棺才能論定,一旦行差錯步,留下的不僅僅是遺憾,更于青史令名有損。”
“首輔會站出來,應是不愿皇上先明后暗,老來糊涂,落得一個糟糕的身后名,更不愿同室操戈,皇室成員為此血流成河。”
“蜀王和齊王的勢力,本在主公成太孫后消沉了幾日,結果上次出了七步詩一事,齊蜀二王的勢力,就已在死灰復燃。”
“要是這樣下去,非釀成大亂不可,或太祖百戰創得基業,就此敗壞,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所以首輔才會順水推舟,支持我們。”
“要不然,以為小伎倆,人家就真看不破?”
“可無疑此舉,卻惡了皇帝,怕老來反而有禍,所以才說,首輔還真是一心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