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仁者宜戰栗
五月間東京城發生了許多事情,都很重要。
諸如趙官家強調了偽齊的應對策略,宣布同意了呂頤浩版的東南月椿錢,制定了御營各軍兵馬定額……
其中,御營后軍經江寧軍亂后,直接被縮編為一萬五千定額,依舊駐扎東南,主要是協助呂頤浩安定后方,兼做必要的后備軍:
御營左軍,也就是韓世忠所領淮西軍,為四萬五千定額;
御營右軍,也就是張俊所領淮東軍,為三萬五千定額;
御營前軍,也就是岳飛所領昔日東京留守司和他的本部,合計五萬五千定額,卻是需要對東京留守司兵馬進行大規模縮編淘汰了,但東京留守司的兵馬敢戰之余良莠不齊也是事實;
御營中軍,因為李彥仙領導的陜州軍有河東義軍存在,加之他在前線抽不開身,暫時不好議定具體數額,但王德與王彥加一起卻有三萬五千的定額……
而這些總共加在一起,卻是以二十萬步卒為定額,還有三萬紙面上的騎兵編制,但后者短時間內卻是難以兌現的,只能慢慢來。
此外,還有關西的任命。
關西那邊由于地理原因,著實難以跟巴蜀分隔開來,而考慮到轉運損耗,二者又很自然的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經濟、軍事體系。最合情最合理的方式,自然是巴蜀直接供給關西,然后在關西成軍。
而且巴蜀富庶,此番又是唯一一個沒有受戰亂影響,甚至從趙開的經濟改革來看,彼處的經濟潛力還可以深挖的地區,所以鞭長莫及之余也要格外重視。
對此,趙官家倒是一如既往放得開,他依舊以宇文虛中坐鎮長安,協調所有;以張浚為巴蜀兼熙河五路轉運使,總攬后方財政糧秣;以胡寅為鄜延、涇原兩路制置使,總攬前線……這就形成了一個能保證忠誠度的三人班子。
說到底,趙官家對胡明仲還是比較信任的,這人雖然軍事無能,但品格是沒的說,既然他說了只會聽宿將言語,不會以私意干涉軍事,那便一定能做到。
而相對于這些事故,諸如補李光為御史中丞,以萬俟卨為殿中侍御史,出巡南京,作為岳飛此次整軍的‘監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最后的最后,雖然這個五月格外繁忙,但趙官家最終還是決定要親切接見高麗使臣金富軾了……
沒錯,趙玖終究還是打了自己的臉。
且說,甭管劉子羽怎么試探,人家高麗使臣怎么可能答應大宋聯合起來抗金?這又不是當年完顏阿骨打剛起兵的時候,兵馬大幾千,高麗國還能起點心思,現在的大金畢竟是帶甲數十萬的萬里大國,你讓他那個身板抗金未免不現實。
實際上,高麗在金國崛起、契丹滅亡、大宋衰弱這個過程中,一直表現的格外實在……完顏阿骨打起兵后,他們看人家弱小,就打著幫宗主國大遼鎮壓叛亂的旗號發兵去討伐;后來完顏阿骨打在遼東殺瘋了,他們立即跟金國約為兄弟之邦;再后來靖康之變爆發,二圣北狩,他們聽聞消息震驚之余,卻又立即對金國稱臣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