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私信
東平府東阿城,接到旨意后的京東西路經略使萬俟卨早早來到了這個物資轉運要地。
而今日,面對著忽然出現的一場初冬小雨,在視察完今天的倉儲情形,并下令給所有民夫中午多熬兩碗粥后,萬俟經略拒絕了幕僚們的跟隨,也摒除了這些人的阿諛,一個人登上了東阿城的北城門樓,然后一言不發負手向北望去,任由雨水打濕自己的紫袍。
如果是天晴的時候,從這里完全可以看到濟水對岸的吾山,甚至在豐水期,都能隱約看到吾山后方其實并不遠的黃河河道,但此時冬雨紛紛,天氣陰沉,卻并無一人知曉萬俟元忠到底看到了什么。
又為何沉默不語?
東平府西側便是子路埽了,在趙官家親自出現在河對岸,而三太子訛里朵又忽然身亡后,大受震動的聊城知縣做出了獻城這個決定,而且也成功將宋軍在第一時間迎入這個軍事重鎮。
但出乎意料,岳鵬舉并沒有選擇繼續以聊城為突破口擴大戰果,而是一面下令讓田師中速發下游棣州,而自己和本部主力卻選擇了從更上游的子路埽進發。
集中了多達四萬的御營前軍、水軍聯合部隊自此處大局渡河,鋪天蓋地之勢實打實的告訴了天下人,宋軍北伐了!
渡河既成,宋軍以絕對優勢兵力,以泰山壓頂的姿態迅速奪取了河對岸的觀城。
然后理都不理身后聊城的那一萬多可能還沒撤干凈的金軍主力精銳,直接繼續向西,迅速掃蕩朝城、六塔集等地,并于第二日便奪取了商胡埽,使得御營水軍毫無阻礙的開入黃河東流道。
這是河北地區黃河三道五岔中自南向北數的第二條河道,而且是主干道之一,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
不過,正如阿里面對著岳飛的主力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聊城,直接北走一般,商戶埽內的戰船、器械,也早早被守軍一并帶走,眼瞅著應該是早早送到大名府前的馬陵道口了……很顯然,金國大名府行軍司都統高景山保持了清醒,也做出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合理戰略決策。
也就是在真正能做主打大仗的人到來前,保持有生力量,進行戰略收縮。
而同時,隨著宋軍渡河,金軍開始放棄了最后一絲幻想,大名府周邊,到處都有金軍拉壯丁,搜刮可能有用的糧草、鐵騎。
此時,燕京尚書臺會意的簽軍相關旨意甚至沒有送到大名府。
同樣是因為宋軍奪取了商胡埽,大量的民夫開始乘船來到了毫無疑義的河北地區。
領著河陰甲字第一屯民夫的周鑌便是其中一員,作為河陰那邊的民屯所在,這個充斥著流民與退伍軍人的甲字第一屯一直是附屬于御營水軍序列的,他們早在好幾年前就知道,一旦打仗就要承擔起給御營水軍輸送物資的徭役。
但一次,路程顯然超出了他們的想象……數日內,他們跟著御營水軍的大輪船順流而下,稀里糊涂就成了第一批渡河的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