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趙匡義
這其中理由分析史從云大體記得清楚,還有后世歷史學家從地理板塊角度上的分析。
史從云心里一喜,他記得官家早想收拾南唐了,只怕打后蜀也會是打南唐做準備吧,如果他這時候上個“守江必守淮”的高論,說不定能入官家法眼??!
要是沒老趙說起,他都想不到這茬,史從云高興啊,叫老趙都更親熱了,趙匡胤不知道他為啥這么高興,還以為是相談甚歡,相見恨晚之類的情誼,兩人說得跟熱烈了。
倒是一旁的趙匡義,他沒什么戰爭經驗,兩人說話又插不上嘴,好幾次張嘴想說話沒說上,趙匡胤也沒注意,只和他暢談不止,慢慢的他面色陰郁起來,微微低頭,眼神也變得陰毒,不知在想什么。
下午,送趙匡胤和趙匡義兄弟兩離開后,史從云急匆匆去后院找趙侍劍。
想法和道理他說得出來,但落實成文字,遣詞造句還需要趙侍劍這樣的專業人士。
小姑娘還在生他的氣,一句話不說,沒辦法,他只好哄人,畢竟要人幫忙嘛,大不了寫好了再罵回去。
......
晚上,仔細回想白天與趙家兄弟兩的見面,越發確定那個三弟趙匡義應該就是趙光義了,以后的宋太宗。
說實話,趙匡胤史從云下意識就覺得這人牛逼,好相處,如果不是他知道老趙會篡位,到時老爹可能危險,兩人很可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
可那白白凈凈的趙匡義他卻沒一點好感,無論是接觸后的感覺還是歷史上的印象。
要史從云看,趙匡胤是個能人,唯一的缺點就是沒劉邦或者李世民那樣的心狠手辣。他要是果斷點,心狠點,才發現苗頭不對就不要想什么遷都,狠下心直接把他弟剁了,往后就沒那么多破事。
趙匡義就是那種他哥把飯都喂到他嘴邊,他連吃軟飯都不會的人。
史從云喜歡挑軟柿子捏,但其實這可不是件簡單事,而是一種戰略智慧,特別是上升到國家層面后。
戰爭是成本極高的行為,如果打仗不能回本,那只會越打越弱,越打越窮,就算打勝了都沒用。
什么情況下能保證打仗大概率回本,甚至發戰爭財?那就是挑著軟柿子捏。
歷史上那些武功威震四海,青史留名的皇帝,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看起來好像他們用兵天生如神,胸有甲兵韜略,無人能擋,手下各個都能打。
可如果仔細看他們對大局的細節操作,多數時候都是怎么慫怎么來,哪來容易從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