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點將
接下來就是重要的將領人選,史從云是主帥,都招討使,負責全局指揮,是不可能親自帶兵去打的。
正如在淮南之戰中,史從云指揮若定不假,但周軍能勝利和他麾下猛將如云也分不開。
老爹史彥超是大周第一猛將,還有向訓、司超、王仲、邵季、王環、曹彬、李處耘、趙匡胤、王審琦、高懷德、韓令坤、董遵誨、羅彥環、慕容延釗等眾多大將都強有力的執行了他的命令,這也是保證他這個都招討使的命令能夠執行下去最終取勝的關鍵。
否則就算上面是神機妙算諸葛亮,下面執行起來十分拉胯,那戰也是打不贏的。
所以作為戰爭準備的最重要一環,點將也是十分重要的,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將領,對于戰爭成敗很重要,所托非人導致戰爭失敗的慘案歷史上比比皆是。
于是當日史從云沒直接回答,而是對官家道:“官家,此時重大,請允許臣慎重考慮,后日親自入宮給官家答復。”
官家也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正如當初打贏伐蜀之戰,是王溥推進向訓,向訓有推薦了史從云,事實證明向訓和史從云都是伐蜀之戰勝利的關鍵人物。
所以時候官家還專門因為這是獎勵了王溥。
而官家任用史從云為都招討使獲得淮南大勝之后,也威望大增,人們都覺得官家是有識人之明的明主。
所以點將很重要,官家也點頭答應讓他想兩天。
回家后史從云其實很糾結,用誰為將,他心里有一些人選,首先是李處耘、司超、王審琦、王仲、邵季、董遵誨、申知義等等.......
人選太多了,很多都是他忠心的老部下,可他其實最放心的還是趙匡胤.......
打淮南時候,趙匡胤就是功勞僅僅次于他的第二梯隊,而且和第二梯隊中的史彥超,李重進比起來,他顯然是領頭的那個。
也就是說,他是淮南之戰的第二大功臣,清流關大捷,攻破滁州,六合大捷等等都是他打的,而且史從云還知道,如果他沒有來到這個世界,那么紫金山大捷、涂山大捷還會是趙匡胤打的。
也就是說,整個淮南之戰,他會是第一功臣。
可史從云心里放不下顧慮,趙匡胤本事太大,大到讓他不安,而且歷史上后來趙匡胤的種種作為,更是令他無法完全放心戒備去用這個人。
可理智上,如果為戰爭勝利考慮,那用趙匡胤這樣的智勇雙全的將領,顯然是最好的選擇,他又怕趙匡胤立功像歷史上那樣一飛沖天,最終反噬了自己.......
所以史從云當晚久久難以下定決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