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上兵伐謀
就像高平之戰后,他想往軍隊里安插親信,老爹把他罵得狗血淋頭,但都照做了。
在正陽,哪怕那時候老爹比他高幾個級別,還是按照他的部署去打,否則就不會有正陽大捷。
這種毫無保留的支持,讓史從云覺得自己不愧是史彥超的親兒子,忍不住問出一個問題,“爹,如果有朝一日,我和官家.......萬一起了沖突,你.......你會幫我嗎。”
史彥超聽到這話愣住了,史從云唯唯諾諾的看他一眼。
老爹一雙大眼睛瞪著他,大概沒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爹,我走了!”史從云連忙轉身,準備溜之大吉,覺得自己說錯話了。
“你是我兒子.......”老背后老爹開口,就沒多說了。
這句模棱兩可的話,史從云也沒明白老爹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他在老爹心中的位置重要,還是官家位置重要,不過他已經隱約有答案了,在老爹心里,應該沒人可以和他比吧。
.......
五月二十七,史從云匯合李谷,曹彬,在大梁城外集結后軍和輜重部隊,正式出發,至此,六萬大軍已經盡數離開大梁。
路上,李谷問了史從云準備怎么打荊楚,他自然如實告知。
李谷欣慰點頭:“你和你爹不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個道理你很懂,有你這樣的人打仗,老夫也能輕松許多。”
得了李谷的稱贊,史從云有些得意,不過不忘拍馬屁,“都是李公的功勞,沒你我哪次戰都打不成。”
李谷撫這花白的胡須笑了。
史從云讀的歷史書比較多,他當然知道上兵伐謀的道理,演義故事,民間傳說都喜歡夸大戰爭的作用,個人的作用,可大多數時候,在最能打仗的那一批人手中,戰爭一般是最后的殺招。
就好像李世民能征善戰,人們記住他動不動帶兵沖鋒,好像都是以少勝多,一個打幾百的天神下凡形象。
其實李世民敢這么打,是因為他多數時候早把功課坐在決戰之前了。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策反,分化,斷糧道,襲擾后方,分割敵人,拖住消耗糧草等等手段都用上之后,才是他發起決戰之時。
所以他多數時候都處于防守狀態,直到所有招數用上才會用正面軍事手段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