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愛民如子史從云
這些或許都有,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交通運輸的便利,運河每朝每代都修,但元朝的運河直接修到連通江南和北京,貫通南北,徹底改變中國地理格局。
如果康朱元璋大軍進軍路線,他就是沿著運河一路打到北京去的。
這樣一來,后勤補給這個最大的難題就不是難題。不用像現在一樣,十萬大軍北伐,后勤補給人員四十多萬;也不用像漢武帝那樣,十萬大軍出漠北,五十多萬后勤補給兵團。
元朝為獲得南方的財富,自己給自己挖好了墳,直接都躺進去了,就差有人填土。
足見交通運輸的改革,是能左右一個國家命運的,所以史從云對漕運的問題也十分重視。
漕運就每年都需要征發百姓疏通河道,而且是沿途眾多百姓,動輒數十萬人,是巨大的負擔。
在古代,百姓幫國家疏通河道是義務,而且是強制義務,百姓必須自己帶糧食,自己帶衣物,鞋子和鋪蓋去幫國家干活,沒有任何報酬,不去就犯法。
這種情況歷來如此,秦、漢、唐都一樣。
直到趙匡胤登基之后,才下令所有為國家干活的百姓,由國家提供吃住,衣物和鞋子,百姓只用來干活就可以,這是開歷史先河,隨后成了慣例的大事,也就不難怪民間百姓為什么那么喜歡老趙,還給他編了很多故事。
史從云覺得他畢竟是把老趙拍死在沙灘上上位的,不能開歷史倒車,這件事得由他來實現。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眼下兜里有錢!
而且今年河北還傳來好消息,河北又是一年大豐收,這是相繼去年和前年之后的第三個大豐收年。
但大豐收也造成一個非常不好打額影響,那就是河北的糧價非常低,所謂谷賤傷農。
這樣的糧食價對河北是巨大打擊,史從云便想他剛從蜀國搜刮那么多錢,江南和吳越收了很多上貢,就用這些錢平價收購百姓的糧食,然后一些囤積起來,一些可以用來養給國家做事的百姓。
這是他想了兩天的大構想,李谷等宰相他問過,眾人都覺得他簡直是天才,他自己也這么覺得的。
但李谷等人能為他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而實際發號施令,發出合適的政令又是另一回事,他便來找符太后了。
原則上,翰林院承旨等官員就是為他把旨意寫成旨意,但翰林院的官員多數都是讀書人,他們主要作用就是用辭藻裝飾,寫成文書各式。
最初從皇帝口中出來的政令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茲事體大,需要周密的考慮,他才會想到問問符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