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態勢
馮繼升跟著說:“照樞密院的信報看,李筠的昭義軍內外牙軍大約有三萬左右,即便算上其他外鎮兵,州兵,頂多能有五萬人。
靠這些實力,他應該不敢和官家叫板。”
史從云點頭:“你們說得有理。”閭丘仲卿所說的內外牙軍,外鎮兵和州兵,都屬于節度使的武裝力量,這也是五代十國節度使窮兵黷武,占山為王的一個縮影。
節度使在所轄區域首腦城池駐軍叫內牙軍,是精銳心腹,駐扎在治所外圍保衛治所的叫外牙軍,依舊是主力。
一般來說內外牙軍就是一個節度使最精銳的部隊。
外鎮軍就是聽命于節度使,鎮守治下其他州縣的軍隊,州兵是節度使治下各刺史的軍隊,屬于地方民兵武裝。
李筠治所在潞州(今長治市附近),因為長期抵御北漢,契丹,所以一直保持龐大的軍隊。
但大周有禁軍十八萬,還不包括地方軍隊,即便除去他派出去戍守各方要地的部隊,保衛京城的部隊,他也能隨時調動至少出五萬精兵。
這就是大國的好處,一個小國如北漢那樣,要出兵五萬,意味著必須放棄多數防守,放棄很多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還需要長時間準備。
但秦國不同,只要號令一下,京城周邊隨時有龐大精銳的部隊可以立即開拔,投入戰斗。
遼國也是同理,當初他們在幽州遇襲擊之后,短短一個月內派出五萬大軍,奔襲千里救援,后續還有陸陸續續的部族軍,如果僵持半年,他們可能就集結出十萬大軍來了。
如今秦國也是同理,如果真要舉國拼命,只要五萬精兵能抵擋或遲滯敵人半年,后續各部隊陸陸續續投入戰斗,半年之內他還能集結起超過十五萬部隊。
這就是大國的底蘊.......
“李筠也是老將了,心里應該有數.......,若和別的節度使勾結應該沒那么大的底氣,如果和偽漢國交通只怕更麻煩些。
偽漢賊兵應該也有數萬,如果兩家聯合起來不可小覷啊。”王溥開口,去年先去江陵籌備軍糧,再被調去河北辦事回來,這個三十多的宰相瘦了不少,也黑了不少。
他開口之后,盧多遜等幾個文臣也點頭:“官家,若他們交通合兵,確實是很大的隱患,只怕蜀軍也不能比。”
王全斌立即插話:“蜀軍數十年不知兵,不善戰,徒有其表。
號稱十四萬,實則死戰到底的不過千百號人而已,北軍也就西縣一戰韓保正稍有像樣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