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歲月如梭
同樣在七月,南漢國的局面也完全掌控,大量官吏已經替換成朝廷官員,而南漢那邊的官員選拔和替換也基本完成。
當然,因為嶺南部族林立,有很多風俗文化不相同的族部,史從云也同意了潘美建議的和當地部族長老合作的意見。
既官府不直接控制他們,他們可以遵循部族的規矩,由部族內部自己裁決事情,但要解除武裝,同時每年按時繳納賦稅。
這也是之前的朝代所采取的統治措施。
史從云和宰相們商議之后同意了,因為朝廷沒法在嶺南保持大量軍隊,那樣靡耗巨大,而一旦徹底和當地零散部族翻臉,他們雖然可以打敗那些部族,卻很難做到徹底消滅,一旦大軍退去,又會陷入無窮的麻煩和消耗之中。
這是嶺南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的。
最終等于朝廷做出一定妥協,下放部分司法權給這些部族,但要求他們解除軍事能力,同時上交保護費。
簡單的理解就是這么個意思,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但朝廷只要牢牢控制著周邊大州縣,控制優質資源,則這些部族始終會受制于他們,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來。
......
八月,水軍擴軍完畢,當月又有兩艘炮艦下水。
這次史皇帝沒再去看,只是嘉獎了機要司的工匠們。
樊若冰的浮橋也取得一定進展,在上林苑中足足搭建起來接近兩里長的巨大浮橋,已經完全超過了之前的記錄,再努力下去,說不定就真的能做到橫渡長江,搭建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
正當史從云放心下來,覺得今年沒有天災人禍,準備和媳婦們過一個快活的中秋節時,八月一日,洛陽方面來了幾匹快馬,帶來一個噩耗。
李谷在洛陽因年紀太大病逝在家中,享年六十六。
史皇帝聽后即便他再心理強大,也忍不住一陣悲愴。
李谷對于他來說既是領路人,又是最大的助力,他當年讓李谷退下來去洛陽,想的是君臣之間都能夠安然無恙,不要釀成悲劇。
如今時光匆匆,曾經跟著他南征北戰的李谷,不知不覺間已經在歲月的摧殘下離去,而他也不是十五六歲,意氣風發,以一敵百的少年英雄,已經是二十七八,快到而立之年的父親,一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