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整合
見面之后也確實如此,是個死硬派,在大理寺牢獄中只求一死,就是不投降。
不過史皇帝也有自己的殺招,那就是讓李煜去勸說他投降,唐國已經沒了,江南只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已,他飽讀歷史,應該知道這些。
最終面對昔日君主李煜的勸降,老頭徹底繃不住了,大概是大喊了一句“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確實,如果連國主都投降了,那么他效忠江南還有什么意義。
大哭之后在大理寺牢獄中要了紙筆,上書請罪,最后被朝廷授予大理寺的官職,在大理寺中任職。
至于林仁肇,他早在江南前線就已經看清楚了江南與秦國的差距,同意投降,到達大梁之后史皇帝還親自接見過他,為賜酒壓驚,規格很高。
之后,史從云將他安排在劉仁贍手下,他們都是南方人,在一起工作應該相處更加融洽。
只有被林仁肇俘虜過的黨進對這件事很有意見,每次在朝堂見到林仁肇他都吹胡子瞪眼,避之不及。
余下的如朱令赟,皇甫繼勛等投降的高級武將,朝廷大多沒有給予高規格的待遇,對他們的安排也乏善可陳。
朱令赟給了一個內殿直的武官,留在大梁。
皇甫繼勛則在金陵守城戰中證明了自己的無能,所以只是被朝廷允許回到江南,沒有任何任用,
這些陸續的安排,江南覆滅的余波,一直到康定元年三月底才大體結束,許多人被外放,有人被殺,還有些人被啟用。
不過這些還沒處理完畢,對吳越的處理就已經提上日程,二府三司中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和吏部官員幾乎都忙得腳不沾地。
好在這樣的忙碌也是幸福的忙碌,吳越一軍十三州的肥地,處理起來卻比江南更加輕松,因為吳越的官員不用清算他們的罪過,大多都是直接任用就可以。
當然一些關鍵崗位需要采取將他們調入京城,安排秦國能吏過去的措施,稅務系統,官吏系統,駐軍的變更對接才是最難的地方,至于普通百姓層面則幾乎沒有變化,甚至連上多少稅都沒有變化。
吳越幾代君主一直實行“愛民、養民”的國策,稅率不高,對接到秦國之后也差不多。
不過秦國這些年的稅率低的原因路子和吳越不太想同,有史皇帝的愛民,可最多的還是因為不斷的擴張,以戰養戰,吃了戰爭紅利。
到康定元年五月,吳越的新人事安排基本完成,隨后就是駐軍調度和替換還需要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