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豆盧花魁,身份曝光
就在昨日,楊冬已經聯系上了馬不凡校尉。
前些日子離京的時候,楊冬與馬校尉一明一暗,先后離開了京城。
北地幽州民風剽悍,自古以來盛產精兵強將。馬校尉有楊冬的鈔能力加持,一路走來一邊行軍,一邊招募勇武之士。
如此一來,不過短短月余時間,勇武軍在幽州的兵馬,已經超越了三千人。
而這,也是當前勇武軍所能負擔的人數極限。
事實上,馬校尉曾不止一次找過楊冬,希望可以降低一些勇武軍士兵的待遇標準。
因為如今勇武軍的餉銀,甚至是大周軍隊的兩倍有余,而且還從不拖欠!
不僅如此,勇武軍的伙食標準,都遠比大周尋常軍隊高得多。
他們不僅有充足的糧草供應,甚至每旬都能喝上一次肉湯。
楊冬甚至模仿后世的軍隊建設,搞出來一個軍功體系,凡是立下軍功的,都能得到銀子甚至往上提拔的機會。
當初他為馬校尉簡單說過幾句,便令對方驚為天人。馬校尉立刻按照楊冬提供的思路,將勇武軍的各種體系,進行了本土化設計。
而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如今的勇武軍,說是千人一心也毫不夸張。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支精銳之師。
當然,如此建設勇武軍,也并非毫無缺點。尤其是從士卒數量來說,以勇武軍的投入,完全可以將人數擴大兩到三倍。
但楊冬卻始終堅信一句話,那就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因此,當前勇武軍最大承載力也就五千人。能在幽州招募三千人,就已經是極限了。
不過,有了這三千精兵,楊冬在幽州倒是可以大展拳腳一番。而這也是他最大的底氣所在。
只可惜,即便有這三千精兵,對于整個大周與后金的戰局來說,也很難產生戰略層面上的影響。
除此之外,楊冬還在勇武軍中,建立了一支專業的斥候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