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15:大石西征記——還是太年輕了123
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遼以斡林為林牙,故樂大石林牙建炎六年,宋遼共擊西夏,破之。大石往歸國,辭世祖于賀蘭山缺。世祖攜手賦曲為之踐行。將至西域,復得世祖所遺詩詞,其真情如此。
延慶三年,進取東喀喇汗國,次年定,割其北而附其南,奪地三千里,直通河中。班師東歸,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虎思斡耳朵,改延慶為康國元年。
至尋思干,西域諸國舉兵十萬,號忽兒珊,其君親來拒戰。忽兒珊者,大食諸國也,其國君號稱蘇丹,類單于之意。兩軍相望二里許,諭將士曰:忽兒珊承自黑衣大食,我遼乃繼唐之統。昔時,唐將高仙芝在此敗于大食。今日之況,豈非天意使吾等報仇雪恥乎?又曰:今去家數千里,進則事成,走必盡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眾皆應聲騰赴,遣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刺、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將兵一萬攻其右;樞密副使蕭刺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將兵一萬攻其左;自以眾攻其中。三軍俱進,忽兒珊大敗,僵尸數十里。蘇丹率親衛倉皇循逃,追之三日三夜,士皆重繭,復與戰,破之,賊復敗散,蘇丹僅以身免,亡入巴里黑城。少傾,大軍至,遣諸軍掘塹,匝布長圍以守之。
帝自康國三年西征,至七年,定河中,擒二王,擴疆萬里,威名遠逾西海與蔥嶺之間,無人不曉。八年,花剌子模內附,迦色尼王入朝覲見。明年,復大發兵征大食。以征虜大將軍蕭斡里刺出中道,左副將軍耶律松山出東道,征西將軍耶律術薛出西道,各將五萬騎出塞。中、東道皆戰不利,獨西道深入敵境二千里,直逼國都后歸返。大食遣使求和,以將士久戰疲憊,大食根基尚在,許之。
康國十六年,時天竺諸國聞遼之富饒,累殺遼使奪其財物。帝怒,命南院大王蕭斡里刺討之。斡里刺自將五千,合迦色尼援兵二萬,順道直下。天竺震恐,或逃或降,三月即平。并其地設身毒都護府。十七年,自是諸蕃咸請上尊號為“菊汗”,于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
十九年,拂菻王來朝。帝于皇宮宴之,飲酒皆醉,謂王曰:王之意朕已了然,然大食之地皆遼人拼搏所得,豈能拱手送于外人?朕有一計,拂菻曾名為大秦,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朕欲封汝為遼之秦王,與遼互為兄弟,自有分地共治之理,一舉而兩得,豈不美哉?王變色,欲拂袖而去。堂下鬧哄,不得脫,王乃應之。明日,奉三牲祭天,帝盛服冕旒,親為秦王加冕于祭臺前,眾呼萬歲。二十年,葛邏祿反叛,誅之。帝不豫,命皇太子監國。
贊曰:
鼓行霵外,席卷河朔,
德宗誕命,靈貺自甄。
異域啟行,耕耘不息。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ps:寫此文只是為了玩梗,若與書里有不同,一切以蛋蛋設定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