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退親流
沈光林帶著李蓉一大早就趕往了中山碼頭。
今天的天氣極好,藍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云,更能顯出空氣的純凈。
從下關出發,過夾江,燕子磯,儀征的下一站就是楊洲的瓜州渡了。
跟沈光林的一路暢快不同。
這些年,江家二姑的生活真的不好過。
一個六十五歲的老太太,從小也是飽讀了詩書的,現在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天天還要養雞喂豬。
作為農村人,家里卻沒有多少可以耕種的田地,也是可悲。
從前,他們江家不說沃土千頃,幾百頃還是有的。
現在呢,只有芒稻河江心洲的幾畝灘涂地,而且每年汛期大概率會被淹。
這種地塊完全就是靠天吃飯的,雖然一年的大部分時間確實是露在外面,但是哪怕有個十天在水下,也長不來莊稼呀。
除了在旱季種點蔬菜紅薯,根本就收不了幾粒糧食。
因此,一家人幾乎以打魚和養殖為生的,魚米之鄉,餓不死人,但是絕對不富裕。
家里喂了十幾只雞和兩頭老母豬,一年的花銷就全靠它們了。
但是,又因為這個年代工農的剪刀差特別兇狠,養殖根本賺不到錢。
前幾天,其中一頭母豬終于生產了,一口氣產了十二樓小豬,剛生產不久,需要細心照料。
如果照顧的不好,把小豬壓死,把小豬吃掉都是母豬常干的事,沈光林如果把那本《母豬的產后護理》帶過來,絕對有用。
這些天可把二姑給累壞了,天天腰酸背痛的,因此都忘記了這幾天侄子會過來的事。
前文有說,二姑夫江老頭早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