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科研競賽
沈光林實名羨慕。
但是沒有用。
現在距離1981年的元旦已經不遠了,沈光林就是想插一腳也已經沒有了機會。
估計,人家已經把原型設計出來了,只是還沒有對外正式公布而已。
既然占領不了發明科技這個高地,那就先把納米理論拿出來吧,先去占領納米效應的理論高地也是不錯的,說不準也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呢。
歷史上早就有人因為研究納米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很早之前,Irving Langmuir實現了脂肪酸單分子層從水面向固體基底上的轉移而獲得了1932年的諾貝爾獎。
而且,在76年,Tuomo Suntola發明了原子層外延薄膜制備技術,也就是原子層沉積技術。
后來的C60富勒烯分子和石墨烯也都是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重大發現。
而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和分子馬達的制造,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沈光林決定把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放在納米技術上,他知道這是未來40年的重點發展方向,而且衍生了一大批應用。
這個最容易出成果,靠著先知先覺,沈光林覺得自己可以刷茫茫多的論文了,簡直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納米分子即使現在還看不見,但是納米顆粒總是存在的,它的理化性質沈光林也是知道的,根據結果倒推行成它的原因,也能解釋的清。
等到掃描隧道顯微鏡出現以后,剛好可以完美的證明沈光林的科研成果。
沈光林把自己的新材料研究成果交給學院就沒再管了,這是科研任務,我已經幫你們完成了。
......
進入12月的第一周,周一的第一個會議非常重要。